村民行动
八百多人
集体求情
据村里人说,小涛的父亲张平很老实,平时很爱帮助人,也很疼孩子。“他肯定是气急了,都气懵了,再加上喝了点儿酒,要不肯定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他平时连孩子的一个手指头都舍不得碰,哪下的去手啊!”60多岁的张大妈这样说道。“张平是个好人,很老实,平时谁家有点事儿都热心帮忙。”张女士说:“虎毒还不食子呢,自己的孩子更不可能有意打死了。但是孩子实在是太气人了,他爸爸肯定也是一时冲动。”
村委会领导说:“全村这么多人,你无论跟谁打听,他都会说张平是个大好人。这次事情发生后,全村八百多名村民,几乎所有人都自发地组织参与了集体签名(图),向法院求情,希望能对其从轻处罚。村委会的态度,也希望法院在量刑的时候对这点予以考虑。”而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所有接受采访的人几乎对张平的评价都是“非常老实,是个大好人”。
专家观点
变责备为欣赏
本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网络的毒害而变得支离破碎;本是一个花季的少年,却因为沉迷于网络而丧失了年轻的生命;本是深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也因此而不得不在铁窗内度过自己的一段年华。这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毒害的又一典型案例,这个家庭的悲剧也为人们再次敲响了警钟。
对于脾气倔强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一旦问题出现,孩子的父母应该首先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因为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最为严重。在反思自己的同时,可以采取变责备为欣赏的方式,肯定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引导孩子的倔强,让孩子学会爱自己。
多理解多尊重
宗春山认为,通常脾气倔强的孩子大都有挫折感,可能在内心中有种种不顺畅的地方,这个时候,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被理解和尊重。父母在倾听孩子内心的同时,也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学会思考别人的内心感受,也可以请专门的辅导老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专业性辅导,对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进行训练。学校也可以设置心理工作室,对孩子提供一些专业性的辅导。
沉迷网络不是原因
而对于现在社会越来越凸现出来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宗春山认为,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孩子的心理教育。宗先生说:“沉迷于网络不是问题的原因,而是问题的表现形式。”当一个孩子开始沉迷于网络的时候,证明他的自我价值感已经出现危机,这是孩子逃避现实的一个表现,所以,要想解决孩子沉迷于网络的问题,最关键还是在于引导孩子,让孩子有正确的自我价值观,敢于面对现实,解决现实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