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富庭 因为爱动物所以来当志愿者
许富庭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是台湾人。因为热爱动物,所以他来到北京动物园做志愿者,从台湾的动物园一直到北京动物园,算起来,与动物打交道已经有8年多了。
他2005年刚到北京时就来到了北京动物园,也在狮虎山做志愿者,按惯例,只有饲养员才能够接近动物,他与所有的游客一样被隔在两道栅栏之外。但他并不羡慕,“爱动物不一定非要接近它,你可以远远地观看它。”
因为跟动物们彼此熟悉,许富庭在馆内也经常受到狮虎们的注目礼,这让他很自豪。“和动物打交道,你就得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许富庭讲述了一个同伴的故事,猩猩馆的牟菲就把猩猩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猩猩之间也存在强弱关系,强势霸道的猩猩每次总是争吃的,每当这时,牟菲就会把强势的猩猩引诱开,让弱者多吃一点。而为了阻止游客投食让猩猩吃坏肚子,牟菲只要一有空就守在猩猩馆里。

张楠溪 动物都是小心眼
志愿者张楠溪的工作场所在北京动物园熊猫馆,她有个动物的外号,叫“狐狸”,因为她很瘦。
“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讲解大熊猫知识,节假日帮助维持游园秩序,做游客满意度调查等。”张楠溪认为志愿者就是充当一个桥梁的角色,在游客和动物之间搭起了一座桥。
通过日常的观察,张楠溪发现,动物的个性都很直率,有什么都会表现出来,而且它们都是小心眼,所以要把爱平均地分给每一个。“比如,以往‘大地’和‘小胖’住对门,在喂食的时候,给‘大地’一个苹果就必须也给‘小胖’一个,而‘大地’睡觉的时候都是挨着门睡,对方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就必须要起来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