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希望有个大点地方做手艺”
弓箭制作技艺传承人杨福喜称政策扶持需尽快落实
北京市朝阳区的杨福喜此次也入围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昨晚,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新京报:对于入围公示名单,你有什么想法?
杨福喜:想尽力把这个技艺传下去。
新京报:现在传承的情况怎么样?
杨福喜:我儿子在学,另外还带了两个徒弟。
新京报:这两个徒弟的学习情况如何?
杨福喜:这两个孩子一个17岁,一个20岁,都是男孩子,都很喜欢弓箭制作。但是有一点,这些孩子将来的生活怎么办?没有劳保,没有保障。就算孩子们现在不考虑这些,可我得考虑到,他们的父母也会考虑到。
新京报:弓箭订购的情况如何?
杨福喜:现在很好,都来不及做。
新京报:一旦评上传承人后,你希望有什么改变?
杨福喜:希望能有一个大点的地方做手艺,现在是在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做弓箭,并且堆放所有的器具;还有就是解决一下徒弟们的问题。评审传承人当然是好事,也肯定会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我希望这种扶持能够快一点、实实在在落实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