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加工厂多配有烘干机
“晒场每平方米约晒1公斤毛茶,天气好要晒1天才干,试问云南哪个厂有如此大的晒场?如遇下雨天,茶叶长得快,毛茶又难晒干,更加要‘烘干’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茶商如此抱怨,他甚至指出:“为赶制茶叶,所有大厂都是用烘青工艺来加工普洱茶”。说此话的又何止是这位香港茶商,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断听到马来西亚、台湾、广东等各地茶商的相同抱怨声。
记者在云南各产茶区、制茶区采访发现,烘干机几乎是大大小小普洱茶“初制所”都配备的加工机械。
在普洱市的一家大型“初制所”里,记者除了看到有一排排宽敞的露天晒青棚外,还在初制加工车间里找到了数台烘干机,“这些‘烘干机’是用来烘干毛茶的吗?”记者问厂里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忙解释:“不是的,那是以前用来加工绿茶用的!我们现在做的是普洱茶,做普洱茶只能用晒青毛茶为原料,那些烘干机已经停用很久了”。
记者细细观察烘干机,发现机子虽然并不算崭新,但并不像很久没有开动过的样子,向上拉牵的茶叶输送带干净、油亮,没有积尘。而茶叶烘干出口处的地上,还残留了不少毛茶,并没有被清扫掉。记者捡起地上的茶叶,用手拈拈,感觉很新脆,轻轻一压就碎,完全没有落地很久已经回潮的感觉。
此后,记者又在多个“初制所”里看到烘干机的身影。面对记者的疑问,有的“初制所”工作人员称:“我们既做普洱茶,也做绿茶”,有的则坦言:“那是在收茶量大或下雨时备用的。像这段时间春茶收采完毕,夏茶刚刚开收,茶量很少,而且阳光充足,我们都只会以日光凉晒来干燥毛茶”。
规模较大的“初制所”都配备了烘干机,那小农户自主经营的“初制所”呢?记者走访发现,情况其实都一样。在一户农户里,记者看到摆放有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可谓设备齐全。记者问主人大概要花多少钱,“那是我们村里几个人去年初合伙买的,花了2万多块钱,挺好用的,以前人手炒青、揉捻,茶叶凉晒得满街都是,一天的加工量都不及现在的三分之一——幸好早买了这套机子,今年春茶我们算是‘大丰收’了”,主人回答。
另外,他还告诉记者毛茶加工机器很好卖:“机械厂都卖断市了。小功率烘干机一台1.28万元,每小时可烘干茶叶10~15公斤,现在全都卖断货了!雨季一到,买烘干机的人更多,要买的话最好是提前1个半月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