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更注重素质教育
刘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这种教育方式与古代的私塾很像,因此他们几个家长也把请老师来教孩子的方式称为“私塾”。
据了解,刘女士的先生曾有过一段自己教孩子的经历,对此也总结出了一套方法。他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对孩子的单独教育,他的孩子比同龄孩子要聪明很多。
据刘女士介绍,与传统学校相比,“私塾”教育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我们会定期对孩子进行心理测试和抗挫折训练,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
其他业主
有兴趣但不愿意效仿
面对刘女士的办学热情,不少家长表示支持,对刘女士的办学方式很感兴趣,但是像刘女士这样表示要加入的人却很少。其中大多数家长都担心孩子小升初时会遇到麻烦。的确,现在不少中学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会询问孩子的获奖情况,一旦孩子离开了学校教育,会损失很多获奖机会。同时也有不少家长表示,没有勇气拿孩子的一年时间来尝试这种新式教育。“万一不成功,不把孩子耽误了”。
专家
私塾违反《义务教育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王水雄认为,开办私塾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却并不合法。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不可否认,私塾教育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但弊端却很多,比如,私塾教育与国家教学大纲相脱节,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私塾教育中,学生数量少,使学生眼界不够开阔,集体活动能力相对较弱;私塾教育中,由于学生少,大规模集体活动少,使学生感知社会能力差;私塾教育中,类似于少先队、爱好组、课题组这样的活动开展不起来,影响学生集体观念,学生某些方面的潜质不易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