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以药养医”有待政策推进
“在发展社区医疗中可先实施医药分业,社区医院只备急救药品,不设零售药房。医生开具处方,由社会药店调配,使资源优化配置,并为医药分业创造条件。社会药店没有政府投资,没花纳税人的钱,却通过公开的市场竞争给百姓提供了优质服务,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王锦霞认为。
有关专家认为,要想改变“以药养医”的制度,关键是要斩断医院、医生和药品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而社区医疗服务运行机制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无疑为打破“以药养医”提供了基础。据了解,目前,收支两条线采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对下属各站统一财务管理,各站经费由中心统一拨付,收入上缴中心,从而切断医疗服务人员和服务收入之间的联系。
据统计,目前,我国80%以上的药品是通过医生开处方,由医院药房卖给病患者。医院处于药品零售的垄断地位,成为利益集团、逐利主体。医生开方与个人收入挂钩,促使医生过度治疗、过度用药、过度检查。医院卖药、以药养医,使医疗费用逐年提高。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医院门诊医疗费收入高达2918.7亿元,药费比例高达52%。
有关专家指出,要打破“以药养医”的体制,必须对现有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改革,改变其不合理的补偿机制。“目前,政府财政投入与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仍不合理,公益性质薄弱,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等,这些都有待下一步的医改政策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