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混沌的高考环境让人心痛
砀山县位于安徽最北部,和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交界,当地盛产梨,有“中国梨都”之称。据砀山县教育局介绍,今年该县共有12445人参加高考,分布在7个考点,一共有395个考场。其中,高考缺考人数并没有先前媒体所报的1000多名,但亦有吓人的703名,几乎分布在每个考场。
“一般而言,我县每年高考正常都有将近300人缺考。”该县教育局一位人士介绍。尽管有家长对每年是否有这么多人缺席高考表示怀疑,但依据这一项数字,至少可以推断出,砀山县今年高考另有将近400名考生“非正常原因”弃考。
该县教育局局长蒋连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上述数字作了解释。据其介绍,高考前夕,教育局以及各学校通过严格审查,发现不少考生手续不全甚至是造假,通过类似原因,共有260名考生的准考证被扣发。
虽然目前尚不知拟参加此次高考的替考者有多少,但上述推算出来的数字已足够让人震惊。另据记者了解,即使在当地政府如此严重的打击之下,今年砀山高考期间,仍有4名替考者被现场抓获,其中替考者还是名高二学生。
由此也足见高考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再那么纯洁、不再那么神圣。20日上午,记者在砀山中学采访时,该校一名今年毕业的高三学生便介绍,为了解除其紧张的心态,其父母甚至如此给他动员:“好好考,万一没考好,就花钱给你买个录取通知书,还是有大学可以上。”
这位学生解释,所谓“买录取通知书”是指每年高考之后,由于不满意考取的学校或者其他原因,录取者放弃入学,这样这份录取通知书就可“卖”给他人。
“集体替考”、“高考移民”、“买卖通知书”这些“别样的高考故事”集中地发生在皖北这个小县城里,以致今年当此次“高考团伙舞弊未遂案”曝出时,当地人无一感到意外,不少家长告知记者:“迟早会出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