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三分天下
在父母、周围同事和朋友良好愿望的作用下,一群快到30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开始受到过分的关注,甚至是同情。周围的眼睛和观念有意无意在暗示她们:你现在已经很特殊了,你理所当然的处在大家关注的焦点。于是,被拉去相亲的多了,父母的埋怨多了,说教也来了。面对这样的局面,所谓的大龄单身女子分裂成三个群体。
一号群体:受不了周围苍蝇似的叽叽歪歪婆婆妈妈,又不能拉出苍蝇的肠子勒它的脖子,于是投降吧,赶紧找一个人,嫁了!这里面的心理机制是人类最常用的:我打不起我还躲不起啊!
二号群体:你们不是暗示我找不到吗?我偏偏找一个好的给你看看。事到如今,不找个好的会要让人家看笑话的。在这样的心态下,她们把挑选对象的标准定得越来越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理想化。结果可想而知,离爱情越来越远。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的心理机制叫自我设阻。自我设阻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一个小学生要考试了,怕自己考的不好,结果考试前突然拉肚子了。这个学生的内心逻辑是这样的:我考的不好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我拉肚子影响了我考试,要不是我拉肚子,我一定会考得很好的。当然了,他的拉肚子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你们不是暗示我找不到吗?我偏偏找一个好的给你看看”。这句话的逻辑和这个小学生的逻辑是一样的:我找不到不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没人要了,不是因为我的某些不足,而是因为我定的标准太高了。
三号群体:我干脆不找了,我决定单身。你们不是总让我恋爱结婚吗?恋爱结婚有什么好的,我单身不也不错嘛!于是有的人就决定单身了。这里涉及到的心理机制叫寻找充分理由。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人催眠了,在催眠中,心理学家告诉他,等你醒来以后去把窗户打开,然后心理学家就把他唤醒了。这个人醒后就直奔窗户去了,把窗户打开了。说明一下,被催眠者对于心理学家在催眠状态下的暗示是会执行无误的,而且他还不知道是心理学家让他干的。等他把窗户打开以后,心理学家的助手就走过来问他,你怎么把窗户打开了?他是这么说的:“屋里太热了……啊……我想透透气……啊……我想看看我的车怎么样了……你看那个扫地的工人挺有意思,我来的时候他和我打招呼来的……对,我就是想看看他。”其实,那天屋里不热,温度很适宜,而且他穿得很少;其实那天屋里的所有通风口都打开了,空气流通很好;其实窗户是玻璃的,不开窗户一样能看见他的车;其实,他只是在寻找自己为什么无缘无故开窗户的理由而已,因为他无法很好地解释自己开窗户的原因。
心理学家的研究实验表明,一个人在他的行为有外在压力时,他就会为这种行为寻找充分的理由。单身女人的生活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而所有的压力都在暗示这样一个道理:单身不好,单身没有结婚好!为了应对这些压力,单身女人需要很多的理由来说明单身不是不好,甚至是好的,然后可以用这些理由来对付所谓的单身不好的理由,所以,你问单身女人单身有什么好处,她一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说出很多理由。很多时候是这样的,父母有100个单身不好的理由,她往往有101个单身好的理由,只是有的时候不敢说出来而已,不是怕挨揍而是怕伤父母心。
“我干脆不找了,我决定单身”还涉及到另外一个心理机制,叫屁股决定脑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坐什么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领导就会有领导的思考方式。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呆得越久,他就会越认同这个位置—领导到哪里都是领导;一个人过一种生活过得越久,他就会越认同这种生活—学生到哪里都有学生气。所以,单身女子在单身的位置上就有单身的思考方式,单身女子在单身的位置上呆久了就会认同单身的生活方式,就会越来越觉得单身实在不错,最后干脆决定单身算了。
上面的三种群体都由一个共同的原因引发,那就是外在的压力—周围人的眼睛和观念!
所以,求求你们了,不要逼我们了,再逼我们可就要拿起女权主义的武器了!
好车都上哪里去了
在公汽站点等了很久没有遇到自己心仪的公汽,单身女人不免会感叹,好车都上哪里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女人自己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好车都让别的女人捷足先登了——有时候的确能遇上好的公汽,可是司机要赶着回家见老婆,不让坐;第二种解释,我运气不好,没有遇到好车——别的女人能遇到好的公汽,我怎么就没有,我也不比别人差,一定是我运气不好。对于前者,女人有时候真想把好公汽给抢过来,反正也不犯法;对于后者,女人恨不得自己操纵布朗运动,好让自己在男男女女的布朗运动中遇到一辆好车。
抢,行吗?行,怎么不行,有能力就上呗!
操纵布朗运动,行吗?行,太行了,说不定还能造福人类呢!
可是,现实吗?
对于前者,还有商量的余地,对于后者是绝对的不现实。那该怎么办?难道我们就是没有好公汽的命了?怎么办呐?
先问一个问题,所谓的好公汽是怎么来的?
好公汽有两种来源。
第一种好车是“开”出来的。这种公汽一般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经历过很多的乘客,因此,对于男女这条交通路线非常的内行。这种公汽很多女人都想要。可是,这种公汽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超大容量。由于他是个好车,双层空调豪华越野车,他往往想容纳和能容纳(关键是想)的约不只一名乘客。而女人想要的是一个单独承载她的公汽,所以,女人对于这样的公汽是既爱又恨,很多时候是上了车还不得不下车。
第二种好车是“养”出来的。这种公汽一般刚出发的时候都不怎么吸引人的目光,外表丑陋,行动缓慢,不明白乘客意图,可是车上却有一个耐心的乘客一直理解他、鼓励他。于是,公汽在乘客的细心照料下,越来越懂得领会乘客意图,动力也越来越强,终于也加入了好车行列。公汽的内心很感激这个乘客,他知道这个乘客对他的意义,所以,当公汽外出的时候又有乘客想上车,公汽会说,“小姐,对不起,我老婆等着我呢,我要赶着回家”。因为公汽很明白一个道理,公车换客要出事。
知道了好车是怎么来的,“好车在哪里”的答案就明显了很多。
好车在哪里?好车在女人的心里。
对于“开”出来的好车,女人不想要;对于“养”出来的好车,女人要不了。除了这两种公汽,世界上没有现成的好公汽。女人想要的好公汽在自己的心里。
首先在自己的心里把要乘坐的公汽看成好公汽。当女人把要坐的车当成好车的时候,他就一定会变成好车,用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能够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