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探访
社区卫生人才匮乏制约基本医疗
东城区民安社区卫生站半年在1.8万余居民中,为2900人办理健康一卡通
3月4日晨,雨雪交加,25岁的全科医生韩啸,天刚擦亮时就到岗了,他要负责引导自己管辖片区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居民到社区活动中心去,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和心血管科的专家当日在那里免费为居民咨询相关疾病。
推行难 居民不信任宣传遭白眼
大学时学针灸推拿的韩啸,去年经过全科医生培训,加入东直门内民安社区卫生服务站。那时,东城区刚刚承担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试点,开始改造一级医院,充实包括民安在内的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并在居民中推行电子健康档案,鼓励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慢性病患者、老人、残疾人和低保人群先行接受、认可社区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从去年7月民安社区卫生站从北新桥医院经营分离至今,在近60岁的站长张伯达,和25岁的韩啸,以及该站的其他两位社区医生和3位社区护士的记忆里,几乎全是靠腿和嘴一路走过来的。
“最大的困难是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张伯达回忆,平均每个医生要负责1000多户居民家庭的走访,开始时面对的冷眼总比笑容多,有居民甚至说“别信什么电子健康档案,那玩意儿没用。”
提高难 医生经验不足担心误诊
“已经习惯了”,对于年轻的韩啸来说,腿勤嘴勤,甚至在双向转诊通道尚未畅通之前,带患者去大医院排队挂号都是经验锻炼;但他最担忧的还是业务的经验不足,如果慢性病患者在家里突发急病,求助到社区,“我担心自己能不能及时发现发病原因,正确处置、联系向大医院转诊。”大半年时间里,民安社区所辖的5000多户家庭、18000余名居民中,已有2900多人办理了居民健康一卡通,其中装载个人的基本健康、疾病等信息,已被纳入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
用药难 部分药品社区无法买到
在咨询平台上,赵明祥陪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又做过冠脉搭桥手术的老伴前前后后地找专家。近60岁的老夫妇去年一起在民安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办了居民健康卡,用这张卡在社区看病,可以免门诊费,检查费优惠。
“对我们来说,选择社区一是方便,走5分钟就到了;二是医生已经很了解我老伴的情况,除了用药外,还经常给她出点健康补养、锻炼的方子。”但赵明祥坦言,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态度现在没得说,但只有像老伴这样的慢性病,才比较认可社区卫生服务,包括自己在内,“要是健康人突然有个急病,就是感冒发烧,也还是习惯去大医院,社区医生的诊断经验、检查检验能力,都不太让人放心。”同时,赵明祥表示,老伴目前要吃的药品有很大一部分目前在社区还配送不到,现在每个月还是去阜外医院看一次专家门诊,顺便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