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前到驾校实地考察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北京的100多所驾校中的确有“学车时间缩水,排长队打卡”的现象存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刚开始时兴学车的时候,驾校比较少,大家都是排队学车;可现在驾校越来越多,学员群体人数并没有相应同比增加,再加上京城大部分驾校都在四环外路途比较遥远,从而导致各大小驾校打起了价格战,
而其中的低价格自然能吸引很大一部分人。个别驾校打着超低价的优势,为了不使驾校亏本,只好缩短学车时间了。对于学车要求达到的5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是对北京的特殊要求,是对大多数学员能够学会车的时间的一个平均的衡量,当然也存在有的年轻人学的比较快以及有过实践经验的老“司机”本身就会开车而不需要太多时间就能通过考试的情况。
那么,学员们如何在学车过程中避免课时被“缩水”呢?有关人士提醒:在报名前,应该多方了解这个驾校的情况,仔细了解清楚诸如学费、学时、人车比例、学车有效期等问题,同时应该问清楚学校实际能保证多少学时以及如何保证这些学时等问题。另外,一般驾校的宣传简章上也会写着学时的具体时间,而一旦出现课时“缩水”现象,可以向教练队长、驾校领导甚至消协去反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有条件的话,报名前最好能到驾校实地考察一番,听听其他学员的评价,这要比驾校工作人员说的话来得更真实些。只有努力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才有可能减少商家违规行为的发生。
其实,人们每天都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消费行为,为了自己的利益,消费者会仔细查询所买商品的各种信息,而当商品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持发票去退换,这是一个正常有规范的消费过程。对于报名学习开车,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记者观察】
驾时“缩水”不仅学员受损
据了解,公安部明文规定驾校学员学习的天数为30天,而北京地区还有自己的一个特殊规定,即学习的时间为58个小时,而关于打卡,各驾校也都有距离下课时间正负15分钟的打卡时间。
既然有58个小时的限制,就自然有它要求58个小时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为了驾校学员的驾驶技术过硬,从而减少未来实际行车道路上发生危险的几率。而有的驾校打出了低价的牌子,吸引了一些消费者,当消费者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学习时间“缩水”了,可已经不能改变了。驾校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有遵守业内规定,也是一种消费欺诈行为。作为一个无辜的消费者,他们可能知道50元一双的耐克鞋是假,500元一双的耐克鞋是真,但可能不会清楚这种便宜的学费背后是“缩水”的学习时间和不能保证的学习质量。
而驾校的负责人既然知道自己学校存在某种问题,也知道自己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和责任,但当问题已经发生并逐渐成为一种风气的时候,并没有出面切实解决,而是让学员去投诉,做一些表面文章,这就好比得了病只用药物去解决一时之痛,却根本不能根治病患处。
众所周知,教学时间的长短和初学者的驾驶水平密切相关。某些教练缩短教学时间,以打卡为借口将练习时间缩短,而学员对此也只能听之任之。同时,有些学员的时间比较紧,要求教练虚报学车时间,某些教练并不照章办事,满足学员的不合理要求。如此下去,学员因学不到真技术而成为一批批“马路杀手”,那么损害的不仅仅是学员的利益,更是损害了公众的整体利益。奉劝“缩水”驾校还是省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