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中学一位语文老师也发现,她在讲课的时候学生总是不屑地说:“老师,这个我们都会,改上别的吧!”但当老师决定现场检查背诵或测验后却发现,仅有少数的学生真正地掌握了其中的内容。北京101中学一位数学老师同样发现,现在的学生都在跳着学习,可是一等到真正的测试,许多学生的成绩都非常不理想,“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后的答案,实际数学的解题过程更重要。”
记者了解到,为了标榜自己教学有方、教学成绩显著,不少幼儿园都把小学的课程提前到幼儿园,而家长们则为了孩子能上个好中学,则利用业余时间给小学的孩子报各种初中课程,孩子们史无前例地普遍学习着与年龄很不相称的知识。“等到老师真正给学生讲授知识了,才发现孩子原有的知识大多都是夹生饭。”许多中小学的老师抱怨说,“学生上课不仅失去了新鲜感,而且由于第一印象的错位而导致后面的难理解。”
教育部对全国30个省区市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一年级儿童中就已有35%左右不喜欢语文,40%左右不喜欢算术。
◎专家观点
■要让孩子学习适合他年龄段的知识
孩子的智力开发是不是越早越好?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对此表示反对,并认为这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戕害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过早地给学生训练某种知识,将导致学生可能认为数学、物理就这么回事,从而还没领略到真的科学前沿的风采,就早早的厌弃了。其实,孩子的小脑瓜需要保鲜而不是过早地榨干。”
“家长过早开发儿童的智力,实际是在缩短孩子的儿童期,这其实是对儿童成长权利的一种侵害和剥夺。”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说,“包括目前一些媒体让孩子扮演成人的角色,都是对儿童成长的一种侵害。”罗洁副主任建议,儿童就应该在玩中学习、玩中成长,学习跟年龄相符的知识和技能。
更多的教育专家指出,早期教育、早期刺激,都必须在生理成熟了才能接受,“过早的环境压力,过度的能力要求,是提前的伤害。过早地给孩子超过他的生理成熟度的教育或刺激,硬让他去做他还不会做的事,虽然他的生命不会马上终止,但他能力发展的链条可能终止。有些孩子早期被强迫灌输很多所谓的知识,上学后他可能会有一种恐惧、厌恶感,甚至干脆拒绝,就是这种损失的表现。而很多家长和学校是不会知道的。”
征稿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开始,本版开设了“亲子教室”、“师从儿女”、“家教故事”等栏目。您有什么样的教子经验,或者是教子难题,都可以告诉我们。稿件要求:有亲身体会,千字左右,语言流畅,拒绝抄袭。本版电子信箱地址:jiajiao@ynet.com。读者还可以登录http://bbs.ynet.com/ttfk的“健康、心理、饮食、家教”论坛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