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相2
考试没搞清乱报名
在首都师范大学咨询现场,一位考生家长焦急地询问,他们以为报考了这个学校的单考单招的音乐表演项目,还可以改一下报考志愿。这个问题搞得咨询老师哭笑不得。原来这种单考单招的项目比较特殊,考生如果报考了这个项目,他们就不能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而要参加北京市举办的单考单招文化课选拔考试。因为单考单招的项目文化课考试时间安排与全国高考统考时间完全重合,这就意味着考生只能做出一种选择。所以,在选择前,一定要询问清楚。
记者了解到,由于很多家长不清楚高考中一些特殊的规定,就出现了盲目报考的现象。其实很多家长都对单考单招的具体细节不清楚,可是也没有询问清楚,或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先有个着落,争抢着先报个名,等报名后,才发现问题所在,于是很多考生就因此放弃了考试,浪费了学校的招生名额。
正解:一位多次参加招生工作的老师表示,每年都有考生因为没有看清楚招生专业的限制而给考生造成了落榜的现象。比如,有些专业有性别限制,却出现了误报情况;有些专业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还照样填报了志愿;有些专业明确说了只接收应届考生,一些复读生照样要去撞南墙。中华女子学院招生咨询负责老师表示, 如果家长和考生稍微细心一下,高考中这些不必要的失误都可以避免了,所以,希望家长要有目的地咨询,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怪相3
认准一个学校非要上
“请问你们中央财经大学今年招多少理科生?我儿子一模考了570分,这个成绩能不能上你们的金融专业。我儿子在海淀上学,他们老师说这个一模卷子判分严格,老师还说我儿子的这个成绩,相当于去年高考的600分左右,那如果是相当于去年的600分,你们会录取我儿子吗?希望有多大?我就想让孩子读中央财经大学。”在北京林业大学咨询会上,一个考生的妈妈询问道。
现场咨询的人表示说,如果要想被录取,至少要高出一本录取线30到50分比较保险。记者在现场告诉这位家长,其实像西南财经大学等外地的财经类院校也很不错,可以让孩子多一个选择。但是该女士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就希望孩子能上中央财经大学。我侄女就是那个大学毕业的,现在在一家证券公司,月收入非常高,所以我儿子早就把中央财经大学当作了自己的目标。”记者在现场发现,确定惟一考试目标的家长还为数不少。
正解:专家建议,家长们在帮助推荐专业时,一定要摒弃热门或者冷门的简单判断,而是通过综合分析来选出有针对性的专业。所有的大学都有自己的专业所长即使如北大、清华、哈佛、耶鲁也有自己资源配置不够强的短板专业,所以不管是选择国内大学还是国外大学,先看这些大学在考生所选专业领域里的声望,后看大学综合声望,而不要仅仅持“唯名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