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主业是炒股
由于网上交易便捷,王先生也是“短线操作”的推崇者。“投入2万元,股票一天的上涨行情,比我一天的工资还多”,不过,就在4月19日,王先生手里的3只股票都是前日买进,大盘一跌,就悉数套牢在手中。幸而,不久之后,大盘重新回归了涨势,王先生也如释重负。
在世界股民对上海股市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华尔街股市的情况下,上海股民的疯狂同样火爆空前: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遇到“股友”。从办公室内、餐厅乃至出租车上。
“其实,开出租车只是我的副业,我的主业是炒股。”在上海一辆寻常的出租车内,一位“的哥”不无得意地对记者说。
今年40多岁的“的哥”老张就是“股民”之一。说起来,早在1991年,他就已经在上海某营业厅开户,时至今日,已有16年股龄,可谓相当“资深”。
因为工作关系,老张没什么时间去看大盘,不过他同样在观察着股市和股民的动向。据介绍,他和他老婆都是铁杆股民,而且各有分工:老婆每天去营业厅“坐镇”,买卖股票;而他则每天上班准时听广播动向。
时间长了,老张也有自己的判断。他告诉记者,广播里面的专家说法,绝对不能偏听偏信,10条建议里面也就只能采纳一两条。不过老张听广播还是全神贯注,在老张的车内,关于股市的广播频道声音总是调到很大声,只有当顾客要说话的时候才稍微调小些。当听到广播里面有专家说“大盘上涨还有很大空间”的时候,老张显得很不以为然。
一场全民运动
4月25日下午,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马春辉拿到了学生们最新作出的一项调查,这份专门针对在校学生是否已经成为股民基民的调查显示,在大一年级有近10%的学生已经投身股市,大四学生中股民所占比例已近80%。“全民炒股实际上已经转变为全民投机。”这位44岁的经济学博士认为。
12年前,马春辉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即来到深圳,开始了股民生涯,在当年的股市上涨行情中小有斩获。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一日之内股指暴跌,几乎所有股票全线跌停。马春辉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1990年,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深圳成立,金融业开始成为这座改革之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如今,金融业贡献着深圳10%左右的GDP,数百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投资公司等相关机构聚集其中。
17年来,穿行在这座新兴城市的人们,或多或少与股票这个词相关联。2007年伊始,股市飓风开始全方位地席卷深圳。当人们还在讨论“全民炒股”时,深圳,抑或已经迈入“全民投机”时代。
借钱炒股一月赚10万元,美女大学生投身股市两月赚4万,海归博士炒股得洋房……2007年以来,投身股市实现财富梦想的故事,开始在这座充满冒险精神和成功欲望的都市里迅速蔓延。
“现在的市场,我们都很难看懂了!”2007年以来,平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高利和他的同行们经常发现,利用传统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去分析股票走势,得出的结论往往和随后的真实走向相左。
在深圳这座城市里,有着规模庞大的证券分析师、研究员、基金经理和理财顾问的队伍。“看不懂市场!”似乎已经成为这个圈子里的2007流行语。一些曾经屡屡分析出股票走向的行家们突然发现,似乎他们也看不懂了。
人太多,钱也太多
1000亿,2000亿,3000亿!4月25日,沪深两市交易量突破3000亿元!“钱太多!”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有着10多年的分析师和研究员经历。
股市为什么这么火?
钱!钱多!钱太多!
“都9点了还不开门?基金都没了!”3月12日9时左右,深圳福田区振华路一家银行门口已经聚集了近百人的队伍,只为了赶在第一时间办理买入基金业务。今年2月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突然发现,这座城市的银行里似乎一下子涌入了更多的人们,排队的队伍更长了,等候的人们愈发急躁。
目前,中国股市总市值已突破16万亿元。多年来困扰中国经济的银行存款总量过高的问题,在大量资金跑步进入股市的2007年,似乎已经迎刃而解
4月24日下午2时50分,深圳红岭中路国信证券营业部,这座连续16年深交所成交量冠军的“中国第一部”里,4楼交易大厅的四个开户柜台前排着长队,原本作为大户和中户交易室的7楼、8楼、10楼也都临时增设了10多个开户柜台。
下午3时05分,股市收盘之后5分钟。10楼大户室里走出的人群挤进电梯,行至8楼时见到开户柜台前仍坐有人群。电梯里一位拎包的女士转身问身边的同伴,“现在还可以开户吗?”同伴随声应答,“柜台的电脑没关,肯定还可以办理开户的。”面对两位大户这样的问答,电梯里寂静无声,没人说话没人笑。
2007年以来,沪深股市新开户数屡创历史新高,8800万、9000万一个个被突破。4月18日至4月20日,连续3天开户数突破20万,3天开户数超过2005年全年开户数。深圳多家证券研究所统计资料显示,“新股民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基本的证券知识。”
“不管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越来越多的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行情。”马春辉从一份调查中发现。
股民的疯狂给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不过也让部分业内人士忧心忡忡。“我们再也不想收不理性的钱了。”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私底下对记者称,虽然大量热钱的涌入让基金公司管理费爆棚,不过,有一部分散户没有意识到风险,甚至不明白基金的概念,只希望能获得高额回报。可以想见的是,等到股市面临震荡,开放式基金同样会面临大规模赎回。
“今天的股民投机性太强。大家都来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也都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长期研究深圳特区区域经济特征的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钟坚认为,既有投资者投资渠道少的原因,也因为证券市场是个没有时空观念的游戏,“全国股民都在玩”。
深圳市福田区振华路曾经的起落跌宕,给深圳御峰君融理财顾问公司执行董事高级投资顾问苏武康博士留下了深刻印记。20世纪90年代,这条繁华商业街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证券营业部,曾被誉为“证券第一街”。在经历2002年开始的长达近4年的漫漫熊市之后,绝大多数证券营业部悄然搬离,所剩无几的也大多不再占用一楼门面。“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在梦想着涨停。全民炒股已经变为全民投机,确实是个问题。”苏武康说,对于全民投机的结局,自己也不愿预料。
“股市虚拟财产的增长,一方面可以增强消费者的预期促进消费,带动商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改善。”深圳多家研究机构在今年4月出具的报告认为,无论是带动消费将促使CPI指数上涨,还是上市公司扩大投资,都可能引起针对股市的宏观调控。
“不仅是深圳人,全国人民都在疯玩!”钟坚说,这场游戏如何收场,结局怎样,自己是不会去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