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中性化切莫过了界
2007-04-30 09:26 来源: 广州日报大洋网

父母期待孩子具备双性特质

  “青少年‘中性化’现象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戚元丽博士认为,这些因素包括家庭父母一方角色缺失、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待和成熟社会男女两性角色的发展趋势等。在我国,独生子女“中性化”现象明显重于非独生子女,因而成为近年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儿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不会混乱。“但在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期望子女既具有男性的果决、独立、坚强,又具备女性的体贴、温柔、细腻,”戚元丽博士说,因此,这种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了“中性”孩子。

  “中性化”虽有利 但要有限度

  戚元丽博士指出,心理学有理论认为,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比较独立、灵活,易被社会接纳,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人际交往。例如中性化的女性兼具男性的独立果敢,在求职、个人发展上更具有优势。可以说,中性化是成熟社会中男女两性角色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社会对于当今青少年的“中性化”现象无需担忧。

  但她也指出,中性化并非没有“边界”,男女两性有其基本的社会角色内涵,即男性不可娇弱、不独立,女性不可过于强悍、失之温柔,一旦“中性化”发展过了界乃至酿成行为偏差,将不利于青少年成人后就业、择偶。

  喜好逛街通常被视为带有女性化倾向的行为,有些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有爱陪母亲逛街的现象。专家指出,小学生对父母的服从和依赖性比较强,因此男孩在母亲的要求下一起逛街是正常的,但是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和性别意识增强,正常情况下不再喜欢这样做,“男孩如果到了初中阶段还喜欢黏着妈妈,陪妈妈一起逛街,排除母亲对子女‘控制力’过强的因素外,这通常说明孩子已出现女性化倾向。”这种情况下,家长首要的是适当扩大儿子的社交圈,多与同性接触。

 

 论坛精选
·觉醒式养育86 ·闲置
·鼎鼎有名的桔梗 ·奥森清晨
·中伏时节冒汗来中海大 ·茶楼招聘兼职阿姨
·坚持让坐不动摇! ·风景在路上
·急招保安 ·来到了希拉穆仁大草原
·庐山行之——大月山风 ·请教各位朋友,这是什
·维修配件二传手 ·下雨呢吗
·莲花池公园随拍 ·北京有几个4个字来命名
·去去火 ·虽然古典文化的魅力强
·中央明确:自2025年起 ·四个菜……周六午饭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