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母亲,让她们付出一生的代价
2007-05-14 09:06 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母亲档案
姓名:王秉华
年龄:73岁
职业:无业
住址:松堂临终关怀医院
子女状况:儿孙满堂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我也是报喜不报忧。

她主动提出要住到松堂医院
王秉华养育了4个孩子,如今已是儿孙满堂,最小的孙女也快大学毕业了。2004年8月,王奶奶病重住进了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在这里,王奶奶交了很多朋友,在专业护士的照顾下,她的身体也慢慢好起来。
昨天,王奶奶过了个快乐的母亲节,周日加班的三儿子利用午休时间带着新鲜水果和牛奶来看望她,还有一群志愿者也提着蛋糕,来到医院祝贺王奶奶节日快乐。一整天,王奶奶都开心得合不拢嘴。她回忆说,老大是1952年出生,以后三个儿子陆续降生。“当时老伴和我商量,不让我出去工作,好好在家照顾孩子们。”王奶奶说,从此她就负担起来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任,只是利用闲暇时间做些糊纸盒、给人缝缝补补的零活。让王奶奶欣慰的是,孩子们都没让她失望,其中两人当兵去了部队,老大还成了业余飞行员。
“孩子们都非常孝顺,我缺什么不用说,他们都提前为我想到了。”王奶奶说,老伴去世前,反复叮嘱孩子们不能亏待母亲,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其实不用叮嘱,孩子们也会这样做的。2004年王奶奶患病,那时她住在大儿子家,儿子工作忙,王奶奶主动提出要住到松堂医院。考虑到医院有专人照料,孩子们答应了,还给母亲在医院里选了最豪华的房间。可王奶奶喜欢交朋友,执意搬到了普通病房。
王奶奶说,平时孩子们会尽量抽时间来看她,三儿子住得离医院最近,来得也最勤。但她知道孩子们工作很忙,自己在医院过得非常开心,不需要孩子们经常过来。“老伴单位里的人也总来看我,还有志愿者经常陪我聊天,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
信报记者 李静 甘浩 方芳 实习记者 李娜 陈鹏

心中有母亲 举手皆孝道
福苏
昨天是母亲节。这个节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并在这一天里为母亲送一束花,一张贺卡;或为妈妈做一顿饭,收拾一次屋子,安慰母亲劳顿的身心,为之“减负”。
母亲的“负担”有多重?本报记者采访中曾想以数字来体现她们在生儿育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见本报8、9版)。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为了即将出世的孩子,有的母亲放弃自己刚刚开始的事业;为了生病的孩子,有的母亲从头研究《本草纲目》。
而在这份调查中,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十余年的时间,母亲都在与孩子的学业“交手”,直至精疲力竭。在为孩子减负的同时,母亲们似乎也面临着“减压”的难题。
好在还是有“教育部‘叫停’中小学生英语等级考试”这样的好消息来安慰母亲们焦灼的心。而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随着不断完善,这种负担经由社会加于孩子,再由孩子传给母亲的“传花效应”会逐渐消失殆尽。也就是说,客观环境带给母亲的压力是“减”日可期的。
但母亲之于孩子那种与生俱来的关心,却显然是她更大的精神“负担”。怕孩子磕着碰着,冷着冻着;怕孩子在工作中难以大展拳脚,受气生病;怕孩子不会过日子,吃不着热饭,穿不上寒衣;怕房子太贵,孩子没有安身之所……有一现象也许注意到的人不多,很多母亲织完毛活儿最后一针后,无论那根剩下的线有多长,都不剪掉,而是用针塞进毛活的缝隙里。她们说“这是往孩子身上穿的衣物,哪怕是一根线头或是块小布头,剪掉了孩子都会疼的。”对孩子的关爱,到了唯物是情,到了爱屋及乌,这种“负”,谁替她减?
也许唯有“孝”字吧。
心中常有母亲,那么打电话听母亲“唠叨”是孝,帮母亲实现她长久以来的梦想是孝,简单到说一句“妈妈你好”也是孝。只要感受到真心,母亲就会觉得幸福,而她所付出的担心也不再是“负担”,而是甜蜜了。
有媒体报道说,有人宁愿饲养6条狼狗,也不肯出资赡养九旬父母;有老人儿孙满堂,病床前却无人照料,在孤独中凄然离世。相信这样的儿孙,心灵的谴责是他们一辈子也无法卸下的重担。
 论坛精选
·勇士营郊野公园遛一趟 ·单位的绣球花正开放
·跟我一起阅读吧 ·电诈小提示
·热爱阅读小达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五月飞雪 ·望京实验学校小学部夏
·协和的滤镜碎了 ·#望京爆料王 望鑫花园
·#五一放肆嗨 2025年五 ·五月一号 0首富提新车
·#热爱阅读小达人 读论 ·全新全新佰顺象480ml保
·把假期当平常 ·神农架悬崖上的“甜蜜
·碗莲还是菜莲,希望别 ·热爱阅读小达人
·一亿朵花同时开放是啥 ·伊莱克斯迷你烤箱、长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