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要说说厨房的构思的,大家最近对砍价讨论得比较热烈,自己不装修也许对砍价体会不深,在我家领导给的预算面前,也许能更好地审视一下砍价了。
砍价,让人欢喜让人忧,在众多消费者与商家的博弈中,从弱势群体变成强势群体的时候,更多的商家的介入,也带来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人叫好,有人不看好,还有现在四处兴起的琳琅满目的砍价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让家无所适从。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如何是一个度?还有售后等问题这风险谁来承担?
最原始的砍价还是2005年的第一次讲座中,TATA的吴总遭遇到了现场网友的临时砍价,那时候TATA除了小区集体采购外,不打折,在装修论坛一年多没有做集体采购了,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还是硬把折扣砍了下来,让散户也能集采一把。
很长的时间内大家快要把这次活动忘记的时候,校长张工忽然想到了,能不能多找几个品牌,集体砍价,不知道效果会怎样。
有了好的想法,那就很好地落实下去,最初在装修论坛发了一个帖子,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有了大家的支持,那就先去做。在40期装修讲座中,做了一个砍价总动员,后面砍价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做了起来。
砍价的目的非常简单,来装修论坛的网友口袋银子并不充足,省钱为主要目的,大家对商家不了解,有张工、博士、五六他们把关,选择的都是一些实用的产品,所以商家选择时候,性价比要求高作为砍价的最初定位。
相对来说,一些大品牌的产品也很难介入砍价,他们有自己完善的价格体系,一次活动下来对价格体系冲击实在是太厉害了,有时候很难弥补这种冲击后的损失。连装大一次活动做了500订单的TATA,后面也遭遇了他们经销商的联合抵制,几个月他们都改走传统市场,传说中的折扣也再见不到了。
为了快速完成装修,我自己装修也准备用TATA门,和他们老总那么熟悉,当然不用我去砍。其他的产品呢?我哪里认识那么多老总啊?!
这个时候自然想到了集体的力量,想买空调,叫上大家去砍,想买什么砍什么,我最终还是相信一条,商家面对这么多消费者,不信价格下不来。给自己省钱,网友省钱,何乐而不为?自己不装修不还得照样组织活动么?
我个人是要么不做,做就做好,本着负责的态度,既然发起了砍价活动,就要将砍价做得更好,归根结底就是让大家得到真正的实惠。不为别人哪怕是为了自己。
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好砍价的,面对众多的商家,就容易产生利益或者冲突,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个是参与的商家将由网友评判,商家只需要分摊活动的基本费用,统一标准,公开透明,还好并不孤单,这方面有焦点的专职人员负责。降低商家参与的门槛,目的很简单,最大的让利给消费者。今后的评判标准也非常简单,网友的认可度。
还有一个是人员费用的问题,有商家的参与,还要求大家都像步佳从前那样要求不喝一口水,不抽一根烟,不拿一分钱,不发一份资料,甚至不发一张名片,吃饭都是AA或者自掏腰包也要求太高了。统一标准,至少让热心的同学能得到一定的报酬,当然这也只是一点象征性费用。
最后是价格的博弈了,商家在找利益平衡点,消费者需要最大的实惠,寻找价格的平衡点,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广泛的市场调查,说句实在话,我对很多东西的价格都不是十分了解,更何况普通的消费者了。调查清楚了,才能快、准、很。商家都有底线,没有谁会愿意赔本挣吆喝的。
所以我装修的思路二,搞不定的产品,大家一起砍。还得买两台空调,所以从空调开始砍,有愿意一起砍的同学,请报名,并列出自己的品牌、型号,人多力量大,但是大家都知道电器砍价非常难砍,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它。不光为了省钱,更重要的是为了个人的荣誉,上次电器砍价效果就不好一直让我耿耿于怀,主要是对电器市场不是十分熟悉,这次发动大家的力量来砍,此时我的身份只有一个普通的消费者。
我个人最看好砍价的不是最终的价格,而是网络强大的监督能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砍价总是少不了投诉,但是哪个参与砍价的商家,敢忽视大家的投诉?评估团建立起来以后,相信监督能力能更好加强,等装大同学开始安装或者施工后,现场评估才能得到一手的资料。
免责申明,在我个人今后装修过程中自发的砍价,我个人和大家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处女砍”都砍过了,如果有需要,我会和大家一起将砍价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