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所不知道的“星锐”历史
2007-05-31 09:58 来源: 中国缝制设备网
   过去几年,关于凭借FW777绷缝机迅速“走红”的台湾星锐,坊间谈论最多的,并不是它如何及为何成功,而是它与台湾星菱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为何会舍弃经销权的种种猜想。“在杭州一次展览会上,星菱的代理商气冲冲跑到跟前,质问我为什么要仿造他们的机器,对此我很无奈。”2007年5月16日,台湾星锐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卓瑞荣在接受《中外缝制设备》独家专访时说。

  但这无碍于终端用户对“星锐”的评价。在为数不少的用户心中,“星锐”的品质、设计与日本同类品牌已无多大差别。江阴蓝宝石制衣有限公司钱永康就毫不吝惜对其赞美之词:“星锐FW777、FW787的稳定性在业内是公认的,同类型产品中,星锐在我心目中肯定排在第一位。”

  星锐最近的成绩单是:2007年第一季度,产品供不应求。4月份后,其它企业进入淡季,而“星锐”仍处于热销中。如果只是不俗的营销能力,“星锐”就不会被业内一些优秀企业“盯上”。在很多熟悉它的人眼中,“星锐”的巨(台湾星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卓瑞荣)大能量在于其深不可测的技术力量。
 
  “技术狂人”

  2006年12月底,记者第一次见到卓瑞荣,虽然没有当面交流,但印象极为深刻。这来源于他在经销商年会上的一席话:“对不起,与在座的各位见过好几次了,但还是分不清楚谁是谁,但对于机器,只要远远地看着它的模样,我就知道它的五脏六腑在哪。”

  卓瑞荣17岁师从高林,5年学徒经历打下了扎实的研发专精零件技术基础。服完2年兵役后,他在台北县当地一家针车行打工,历时一年。1982年,卓瑞荣开始创业,以零件制造起家,设计拉链针镏、针板组。1992年,卓瑞荣攻克了结构复杂、零件要求高等难关,设计出了第一台整机,即FW777型绷缝机。1997年,他再接再厉研制出了第一台专用HR-3000拉链缝合机,目前该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9%。2001年,机械出身的他受洗衣机驱动原理启发,将原有伺服马达改装成“直驱、外接下轴心式”微型伺服马达,并获独创性设计专利。2003年,他成功研制出FW730系列直筒型高速三针绷缝机,获7项专利。前不久,由他亲手设计的强制性供油直驱HR-3200型拉链缝合机成功“远嫁”日本YKK集团,并极有可能获得3000台定单的回报。截止目前,卓瑞荣共获得40多项专利。

  平日低调、谦逊、话语不多的“技术狂人”在谈到技术时,就开始滔滔不绝且冲劲十足。“为了研发新品,我可以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机器,三天三夜不睡觉。” 卓瑞荣说。早期,日本以模仿欧洲缝制设备起家,由模仿到改进再到研发,发展自己的品牌。早期的台湾也经历过这一阶段。卓瑞荣坦言,星锐早期作品也是以模仿为主,但这种模仿是以市场为导向、创造性的模仿。在决定研发新品前,他会像猎人一样耐心而坚定地在各个层面搜寻信息,再根据经验和设想反复验证,确定目标。以目前业内提倡的直驱无油技术为例,卓瑞荣就非常坚持自己迥然不同的强制性供油概念。为了提高研发速度和节约研发成本,只有国中文化水平的他开始全心研究3D技术。目前,公司新品研发基本全部采用3D技术,大大缩减了新品上市的时间。近年来,由于布料更新的速度加快步伐。坚持以市场为研发导向的卓瑞荣,几乎从不缺席任何一个面辅料展。

  “技术狂人”并不狂,而只是对技术的狂热爱好。卓瑞荣认为:“我是一个技术偏执狂,作为科技人员转型为生意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甘愿为技术放弃经营权。2001年,星锐将中国总代理权交予宏运,我相信这个专业营销团队的能力,也相信未来社会将继续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技术狂人”很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所谓的“技术秘密”,只有做与不做以及能否做到。

  “吃亏是福”

  1992年,卓瑞荣研制出第一台FW777型绷缝机时,时任星菱公司董事长。“星菱”的商标包括名字,都是他精心策划和设计的。1999年,因为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卓瑞荣与他的合作伙伴不得不以“分手”告终。当时,FW777的品质已普遍得到客户的认可,“星菱”的品牌营销也初见成效。“心情很复杂,毕竟‘星菱’的点点滴滴都凝聚了我的心血,不过毕竟自己还有技术在手,创牌固然不易,但相对其他人要容易得多。” 卓瑞荣说。当时,在很多旁人看来,他明显“吃亏”了。但卓瑞荣认为,“吃亏”与否是相对的,“吃亏”也是福,有得必有失,有失才能有得。

  2001年,“星锐”中国代理权花落石狮宏运公司,这让众多经销商羡慕不已。与此同时,许多同行也为“星锐”失去市场掌控的主动权以及不菲的中间利润而惋惜。卓瑞荣则认为:自己说一不二的性格不适合开拓市场,而且在没有得力助手前,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与其被不擅长的事拖累,还不如主动让贤。“赚的钱已经够花几辈子了,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工作只是因为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与自己共同奋斗战友们的一份责任。”

  2005年,曾经得力助手携部下另立门户的事,让卓瑞荣颇受“伤害”。一度因为无中生有的谣言,而令星锐台湾总部“军”心动摇。问及此事,卓瑞荣并没有回避。他认为,年轻人自主创业是好事,行业也需要有才能的人加入,只是希望他们的独立是靠自己实力得来的,而并非其它非正常手段。

    卓瑞荣宽容、淡泊的处世态度,令记者想起一则故事。据说有个砂石老板,没有文化,也绝对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其实,他才是真正的赢家。吃亏是福,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
 
  再次冲刺

    在卓瑞荣眼里,中国现在是缝制设备的制造基地,将来也是。偶尔的市场低靡是短暂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周期性。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目前在专业制造组装技术和管理上还有所欠缺,相信再过10年,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会从模仿到研制新产品,继而成就一批世界上最大最优良的缝制设备品牌。

    基于对缝制设备事业的热爱,2004年,卓瑞荣与人合伙成立了丁锐裁剪公司,目前以生产电动裁剪机为主,以后将逐步涉足拉布机、自动裁床等领域。

  2004年,星锐在上海金山与宏运进行技术合作。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2007年春节过后,星锐在嘉兴租用工厂,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新工厂计划在3年内建成,届时,星锐台湾总部的零件以及裁剪设备将转至大陆生产,并逐步实现本土化生产,这将有利于“星锐”降低生产成本,改变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格局,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研发永远是‘星锐’冲刺的动力,目前,我正在尝试设计一种多个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控制的缝制设备,如果实验成功,运动速度将大幅度提高,零件磨损降到最低点,外形结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缝纫机。”卓瑞荣说。
 
    如果说现在的星锐已经是一艘航空母舰,可以抵御大风大浪的袭击,那么当初的星锐,不过是一艘小舢板而已。只不过这个小舢板从出发伊始就有些与众不同,除了“掘金梦”以外,还载有掌舵者对缝制设备新技术的不懈追求。
                          
   
  链接:台湾星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前期以生产零配件以及拉链缝纫机为主。1992年,公司转向整机生产。其自主研发的FW777绷缝机至今仍为针织缝制设备中的经典之作。公司现有FW777、FW787、FW720、FW730、FW740、FW750、FW760、FW780等多个系列产品。产品最高转速可达5000转/分。目前,绷缝机领域中可达此转速的只有4家,日本重机、飞马、大和以及台湾星锐。

 论坛精选
·我们这里秋天来了 ·第一次做馅儿饽饽,成
·悲催了,手机通讯录一 ·#节约粮食小标兵 我是
·温榆河 ·大唐盛世
·卡塔尔吉祥物 ·中福地下一层菜市场新
·全新全新,五线谱大本 ·节约粮食小标兵
·全新全新宣纸,一大包 ·新店开业
·练习册 ·猛一看真的相信了
·#节约粮食小标兵 ·#节约粮食小标兵
·#节约粮食小标兵 ·#节约粮食小标兵
·望和公园 ·#节约粮食小标兵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