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又曝光了凯美瑞的安全气囊事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广州丰田常务副总经理袁仲荣上海车展期间给我的说法是“第一、驾驶者本身就是在违规开车;第二、气囊不是什么时候都应该爆开的。”
根据博主掌握的情况,这一事件已经以个案的方式解决,我不想就事论事。
我想在短文中提醒大家的是,任何厂家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现实诉求,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为了现实诉求,厂家希望大事化了,希事宁人;为了最终目标,企业希望不要炒作,内部解决。但对于消费者来讲,任何体现在厂方纪录上的数字永远不会超过10%,只有对自己才是100%。我在5月24号北京交通台的“汽车江湖”栏目中已经和梁洪聊到这一点,大家心理应该比我清楚。
因此,在有关安全气囊的国家标准与法律法规没有出台之前,消费者只能求自保。道理很简单,任何时候把希望寄托在安全气囊上都是不安全的。
为什么这么说?你自己回家可以想想,汽车行驶时突然碰到障碍物,肯定是车子向后,人向前,惯性嘛。如果气囊在此时爆开,什么后果,这就叫迎头痛击啊!所以,安全带在这个时候要起作用,预拉紧装置也要通过一个气体燃爆的过程,使安全带装置中的小球迅速转动,带着棘爪盘在千分之几秒内将安全带拉紧,强迫把你拽回到座椅上,为了防止拉得太狠,限力器还会参加工作。这样,才能在安全带一拉,气囊一爆的两个动作下,前者让你先向前再向后,后者为避免拉的不彻底(通常都不会彻底),再挡住与方向盘和前风挡亲吻的去路。所以说,没有安全带,气囊就是不安全的,甚至是危险的。
那么在系着安全带的情况下,气囊就能保安全吗?也未必!
气囊爆开必须保证三个条件:一是碰撞造成的减速力必须大于30G,这个过载我们很难想象,但基本上和你从十层楼掉下来差不多;二是碰撞造成的这种减速力持续时间必须达到要求,这个依不同碰撞情况而定;三是不管你当时是3迈,还是300迈的速度,碰撞必须让车子瞬间减速到30公里/小时以内。这时气囊才会爆开。有这三个条件,任何厂家都可以说,你没有同时达到这三个条件。
而即使你达到了这三个条件,气囊也不是一定就会开。为什么?过期、失效、变质!
安全气囊通常只会在10万公里保养时才会被检查到,而它的工作原理是:第一步,气囊激活传器感(通常安装在车门侧防撞横梁附近)先分析研究是否需要打开气囊;第二步,向气囊点火装置发出电信号,电流会加热一根细如发丝的导线,导线再点燃一点黑色粉末,最后,将位于中央气体发生器的,大小不一的钠酸型药片点燃。虽然这些过程也只需要千分之几秒,但只要其中一个环节掉链子,比如传感器失灵,比如药片失效,那么它都可以不工作。今天你出事,今天它休息,结果呢?
于是,万分之一的可能被你赶上了,如果再加上虚焊、脱焊、某一部分的机械失效,如果再加上二次碰撞、翻滚,我们不能想像。所以,在媒体的呼吁和法规的制定过程中,为保证您的安全,请全程系好安全带,并不要相信安全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