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人骑行北京倡导绿色出行
2007-06-05 12:02 来源: 新京报
 

新京报等百余单位发起“骑行北京”活动,今日兵分十路宣传倡导市民少开车

去年10月29日,西三环路边两位老人被自行车队吸引。当日,“绿色出行奔向奥运———‘少开一天车’在行动”在京举行。200年,本报参与发起“少开一天车”活动,吸引了市民广泛参与。本报资料图片王嘉宁摄

  本报讯(记者马力)今天上午,包括本报在内的100多个单位发起“少开一天车”之“骑行北京”活动,来自城八区的1000多名市民将骑上自行车,分10条线路宣传和倡导市民少开车,采取绿色方式出行。

  去年5月,包括本报在内的100多个单位发起了“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倡导市民减少开车出行,采取步行、骑车、公交等绿色环保的方式出行。

  作为“少开一天车”的系列活动之一,今天1000多名市民将采取骑行的方式,宣传这一环保公益理念,他们来自城八区,包括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职工、环保志愿者、大学生等。

  据介绍,10支分别由100人组成的自行车骑行队伍,将从城八区出发,身穿代表奥运五环颜色的T恤,按规定的路线骑行至中央电视塔主会场。而在主会场将举行“绿色出行迎奥运,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公众参与性文体活动。现场将组织自行车花样表演、街舞对抗、自行车慢骑等活动。

  ■对话

  黄标车限行范围将扩大

  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3.5万黄标公车明年完成更新淘汰

  去年5月,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少开一天车”活动中率先放弃公车,走路上班,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一年时间过去了,北京的公众环保参与状况如何?北京的机动车污染将如何解决?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这位“走路副局长”。

  副局长每月至少两天不摸车

  新京报:“少开一天车”活动已经整整一年时间了,你有什么感受?

  杜少中(以下简称“杜”):可以说,“少开一天车”已经成了受社会普遍欢迎的环保公益活动。前两天公布的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中,愿意以这种方式参与环保的公众达到了31.1%.新京报:去年5月开始,你参加这个活动,并表示要一直坚持下去,一年了,你坚持的怎么样?

  杜:从去年5月算下来,我每月至少有2天没有摸过车,有时甚至更多。

  新京报:今年的环境日主题是“节能减排”,你认为“少开一天车”对节能减排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杜:从根本上说,这是培养节能减排的公众意识。在北京空气中所有的污染物里,由机动车尾气贡献的要占三分之一。如果300万辆机动车每月都少开一天,那就减少了1/30的污染,大约有4.4万吨。从长远看,这个作用还真不能低估。

  新京报:以上说的是市民的行动,那么在减少机动车污染方面,政府将做些什么?

  杜:主要是两大方面,在用车方面,主要是控制高污染、老旧的黄标车。目前北京黄标车约30万辆,虽然只占车辆总数的10%,但它们排放的污染物却占了总量的一半。

  今年北京对黄标车的治理主要是以“公字头”为重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公交等行业的3.5万辆黄标车,明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更新淘汰。私家车里的黄标车也鼓励提前更新淘汰。

  另一方面是对新车采取更为严格排放标准。北京计划明年上半年实施机动车排放的欧Ⅳ标准,而且今年年底计划执行车用油欧Ⅳ标准。

  黄标车出行限制将更严格

  新京报:今年北京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中提到,在重污染天气下,要对黄标车禁行限行,这是不是意味着黄标车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

  杜:限制更严是必然的,相关措施正在制定中。有个大方向可以告诉你,黄标车的限制不但要限制它的使用范围,也要限制它的使用方式。比如目前是禁止进入二环以内,将来在重污染天气和重大活动的期间,就可以加严限制到更大的范围,如三环、四环,甚至都不允许出门上路。

  本报记者马力

  ■区长访谈

  今日,“骑行北京”活动将在城八区范围内展开,部分区领导也将参加。昨日,本报记者对其中两位副区长进行了专访。

  海淀区副区长吴亚梅

  节能秘诀:洗脸拧毛巾时,我会把拧出的水用盆子装起来,然后用于冲厕所或者洗衣服;如果我不在房间,那么房间内必然关灯。这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

  “不是有钱就可以浪费资源”

  海淀副区长吴亚梅表示,今年蓝天要达67%“压力很大”

  新京报:去年世界环境日开始,北京号召绿色出行,你怎么看待这个活动?

  吴亚梅(以下简称“吴”):对于绿色的理解,我觉得是广义的,它代表了无污染和节能。比如我少开一天车,就能在绿色上有一点贡献。去年我也参加了,今年、今后我都将继续参加。

  不同意“官员作秀说”

  新京报:有网友评论说,官员仅仅是一天不开车,有作秀的嫌疑。

  吴: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任何事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少开一天车活动,不是狭义的少开车;而是通过这个活动,增加大家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爱护环境的大氛围。

  新京报:那你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吴:比如洗脸拧毛巾的时候,我会把拧出的水用盆子装起来,然后用于冲厕所或者洗衣服;如果我不在房间,那么房间内必然关灯。

  这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在办公室内写东西,我都用一些用过的纸,而不用新纸。

  不是说我有钱,就可以浪费资源。

  新京报:你觉得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否冲突?一旦冲突,孰轻孰重?

  吴:在海淀,生态保护是第一位的。如果不保护,好的资源环境毁于一旦,这样毁掉的就不是海淀的经济,而且是历史,是文化,是产业。

  新京报:那你觉得海淀环保方面做的还有哪些不足?

  吴:海淀今年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要达到67%,这个压力很大。同时还有水的治理等。

  六里屯垃圾焚烧将随时监测

  新京报:最近关于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说法很多,现在进展如何?

  吴:海淀有300万人,垃圾量特别大。而就垃圾焚烧而言,世界上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英国的焚烧发电厂离居民区就500米,但没有任何影响。反过来说,如果海淀垃圾无处消纳无处处理,海淀区就将成为一个大的垃圾场。那对市民生存环境的影响就太可怕了。

  政府所作所为一切按法律程序走,不会有任何的违规。除了技术手段的保障外,海淀环保部门将对这里进行实时的在线的监测,也就是说,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后,排放燃烧的情况将随时监测。

  本报记者蒋彦鑫

  崇文区副区长高桂强

  节能秘诀:每月少开一天车既是为北京市的环保做贡献,本身对我自己也是锻炼身体。

  崇文将绘制污染源电子地图

  副区长高桂强表示,将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

  新京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每月少开一天车,6月2日的骑行北京活动你参加吗?

  高桂强(以下简称“高”):参加。我将根据有关要求,以后力争每月少开一天车,因为我家离政府机关也不是很远,不开车既是为北京市的环保做贡献,本身对我自己也是锻炼身体。

  新京报:北京市的机动车辆已达300万辆,对于核心城区的崇文区,如何减轻拥堵?

  高:崇文区这些年结合城区改造,修了近十条道路,既改造了城市,同时也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减少了交通的拥堵。

  新京报:崇文有没有增加路面停车位的设想?

  高:这些年崇文区危改力度很大,对停车位进行整治,在新世界商场门前和红桥市场门前进行了静态交通的管理。同时也新开辟了一些地下停车场。

  新京报:节能减排是今年的重要任务,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崇文区在城四区中能耗是最高的,下一步有什么做法?

  高:节能减排工作崇文区高度重视,上个月我们召开了崇文区环保会议,主管区长和各责任单位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任务。环保部门重点抓污染源控制,对污染源做了初步调查,汇成电子地图,今后重要地点、部门有摄像头,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针对每天的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针对性的部署。

  本报记者郭晓军

  ■简讯

  朝阳重点污染源年内将实时监控

  本报讯(记者左林)朝阳区环保局昨日消息,为了减少重点污染源企业对水体的污染,朝阳重点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已在全区启动。今年年底以前,区内大型医院等重点水污染源都将加装自动感应设备,排放污水是否经过处理、消毒等信息将实时显示在监控中心。

  宣武区“蓝天”5年增加一个月

  本报讯(记者王佳琳)昨日,宣武区副区长杜灵欣介绍,宣武区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五年来,宣武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由2002年的196天增加到2006年的235天。

 论坛精选
·风景在路上 ·急招保安
·来到了希拉穆仁大草原 ·庐山行之——大月山风
·请教各位朋友,这是什 ·维修配件二传手
·下雨呢吗 ·莲花池公园随拍
·北京有几个4个字来命名 ·去去火
·虽然古典文化的魅力强 ·中央明确:自2025年起
·四个菜……周六午饭 ·#暑期游记#望京的衰
·两个鞋柜,具体尺寸见 ·望京新荟城
·京AG6 ·庐山行之——庐山镇山
·越来越“灵活”的数学 ·咖啡+图书+体育已就位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