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尽管熟练掌握英语等多门外语,尽管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但因为身体有残疾,北大博士生郭晖近一年来向京、津、沪等地用人单位投出100多份求职简历,无一例外遭到拒绝。在希望当一名高校教师的郭晖看来,“坐着的老师和站着的老师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就这么难?”
郭晖家住河北邯郸,12岁时因误诊造成高位截瘫。
由于学校的歧视,她从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但郭晖身残志坚,除坐在轮椅上“啃书本”,还趁每天隔两小时换姿势休息的当儿,用肘撑着身体、趴在床上看书。夏天床上铺草席,趴得久了,肘上起趼子,一开裂,疼得钻心。为此,郭晖让父亲做了副海绵垫,垫在胳膊下面,坚持读书。
凭着顽强的毅力,郭晖在轮椅上自学了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获得山东大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后,郭晖应聘一教师岗位,招聘单位无情地拒绝了她,理由很简单——她身体有残疾。而同年,该校招收了一个英语专业的自考大专生。这让郭晖伤透了心。
再次遭遇歧视后,郭晖仍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继续读书,她要进全国最好的学府。一个坐轮椅的残疾姑娘,考博之路岂“艰辛”二字了得:进考场,得靠哥哥背;上卫生间,得母亲照顾。为减轻家人负担,郭晖最大限度地少吃饭、少喝水,渴得不行了,就使劲咽点儿唾沫……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郭晖如愿考取北大英语系博士生,为此母亲专门到京照顾她的生活。即便这样,正常的上课依然格外艰难:课点分散,很多时候要在教学楼间往返;有的教学楼没无障碍设施,只能靠同学抬上楼梯。2004年3月,郭晖得了褥疮被送进医院。刀口尚未痊愈,她就心急火燎出院。医生再三告诫不能久坐,但为完成要修的课程,郭晖咬着牙上课,真受不了了,就用胳膊撑着休息一下。那一学期,郭晖通过了所有考试,还拿到了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