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房价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2007-06-13 10:49 来源: 新浪房产
   北京房价高吗?还会涨吗?70%的90平米以下户型政策,能坚持长久吗?许多朋友总这样问我,因为在他们眼里我是内行。这时我总会向他们介绍2003年,我在香港开国美电器店时对香港楼市的一些见闻,算是一种回答。

一、中小户型在香港是主流

    因为我是去香港开国美电器店的,所以对香港市场主流的电视机尺寸要做重点调研。当时北京的主流产品是29英寸的彩电,而且50英寸左右的背投电视也备受市场欢迎。

 调研后我吃惊的发现,21英寸液晶电视,是当时香港购物的主流产品。“香港人有钱,越有钱越要看大电视呀?”我问香港同事。“因为香港主流户型是60平米左右,所以只适合21英寸电视,而且必须是液晶的,薄,省地方!”香港同事这样回答:“在香港,买房子是按尺买的,到1000尺(约100m2),那就是豪宅!”

 对比后,我的结论是:中小户型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而是国际趋势。所以,70%的90平米以下住宅的规定,极有可能是长期国策,不可能随便更改。

二、香港楼价相比北京是天价

 现在的北京,1万元价位已成为五环內普通住宅的主流价位,现在已销售完的国美第一城二手房价位也不过9000元左右,明天第一城附近楼盘也在8000元左右,而且有双地铁优势。这两个项目旁的“豪宅”星河湾和世贸奥临,均价在2.5万元左右。

 在香港,一般房子价格要到每平米5万元,也就是北京普通住宅的5倍左右。我当时住在香港繁华的铜锣湾,房价在每平米10万元。

 香港职工的收入,企业普通员工也就是每月1万元多一点,经理级人员一般在2万元左右,北京人买房幸福指数相比香港大得多,痛苦指数小的多。

 由此看来,北京房价相比香港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因为我认为,北京的首都区位优势,并不比香港差多少。

三、少数香港开发商垄断市场

 在香港,只有新鸿基、信和、长江实业、恒地、大古、新世界等几家大开发商,垄断着80%左右的房地产市场。

 在北京,据说有3000家房地产公司,1000个在售在建项目。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判断,随着土地市场规范化,及竞争的激烈性,北京在几年后,留下10%的开发商,也就是100家左右,应该是趋势。目前家家都有地,拿地就赚钱的状况,预计会改变。

四、租金高成为香港用工的一道门槛

 现在外地人大量涌入北京,政府束手无策。结果使北京交通拥堵,就业竞争加剧,而且水、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供应也日趋紧张。在北京,一般房租2000~3000元/月很平常。

 香港不仅实行严格的出入关制度,而且对外地人来港务工限制极严。同时,极高的房租也成为外地人进港务工一道门槛。我在铜锣湾租的50平米的公寓,月租金1.2万港币,要是在香港当职员,月收入都交房租都不够。

 所以,行政性的人员审核控制,加上房租升高带来的就业成本,应该是北京控制外来人口的二个闸门。

 有对比才有差距,有对比才会看清趋势。简单的对比北京和香港楼市后,几个趋势就很明确了,这样的对比,对分析北京楼市走向有借鉴意义。

 论坛精选
·撸串儿聚会小啤酒 五一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团结湖公园
·没地方去了 ·快乐
·北科大最牛的冶金和材 ·董小姐是个例还是群像
·工美馆·非遗馆一层看 ·美西北第四日-Redwood
·天气预报 ·勇士营郊野公园遛一趟
·单位的绣球花正开放 ·跟我一起阅读吧
·电诈小提示 ·热爱阅读小达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五月飞雪
·望京实验学校小学部夏 ·协和的滤镜碎了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