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车用手机架的包装上全是日文,看了半天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只有销售人员口头告诉我。”车主高超对拿到手里的产品很是无奈。和高先生有同样感受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人们困惑:有些产品明显是国产的,为何用全外文包装?
上周,记者在首府汽车用品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汽车香水、车蜡、改装件、太阳膜大多包装上是中文、日文或英文相互夹杂,有些产品包装上看不到任何中文标志,甚至连生产日期、有效期等都难以找到。
穿“洋装”的国产货
记者走访了阿勒泰路、克西路、南昌路的一些汽车用品店,在其中一家汽车装饰店里,看到一个高约40厘米的圆柱形铁罐,上面全是英文,店员告诉记者:“这是车用灭火器。”当记者提出,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不知如何使用时,店员表示:“就按上面简单的图示操作。”可图示下的说明也全是英文,至于有什么注意事项,店员说:“不太清楚。”
随后记者在另一家汽车用品店内看到,货架上摆满了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的各式各样的车用香水。从包装上的文字看,多为日文和韩文,找不到中文标识的“品名”、“使用方法”等,甚至连有效期、生产日期、厂家也找不到,店员解释:“这是才到的货,不会过期的。”
椐了解,这些厂家都是国内一些小厂家,他们的产品也是在本地生产的。
穿"洋装"
为销路和利润
消费者看不懂,经销商解释不清,而市场上却充斥着穿“洋装”的汽车用品。对此,新疆汽车用品行业协会会长彭志刚告诉记者,造成汽车美容装潢用品穿“洋装”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一些进口的产品是在国内组装或分装的,但却没有明确标示;还有一种是一些国产商品采用国外包装,以提高身价。
“许多汽车用品其实不是进口的,只是生产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崇洋’心理的一种营销手段。”鑫怡和汽车用品店经理李春辉告诉记者。
此外,穿“洋装”还是为了更多的收益。价格低廉的国产汽车装潢用品一旦穿上“洋装”,身价就会倍增。以国产香水为例,低档香水进价只有几元,而换上“洋”包装,立刻能卖到上百元,卖得就是包装。
睁开慧眼识“洋装”
“一些国外汽车用品厂商生产的汽车美容装饰用品,大多是在其本国生产,通过中国的贸易公司进口过来,中国的贸易公司会在商品上贴上打印的中文标志、使用说明等,所以进口的汽车用品,外包装上大多是外文,但上面一般都贴有打印的中文标签。”新疆汽车用品行业协会会长彭志刚告诉记者,“如果产品没有外贴中文标识,消费者就要注意。”
“当然消费者也可通过网络来查询相关产品的资料以及公司资料,大部分进口品牌都有自己的网站;另外,消费者还可以查看经销商是否有某商品的授权证书,比如,进口太阳膜应该有厂家的认证证书。”车之翼汽车用品服务分店店长苏林告诉记者。
延伸
今年《汽车美容装饰业经营规范(征求意见稿)》即将出台,《规范》中已明确要求,汽车美容装饰用品店所出售的商品外包装上应用中文标明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厂名厂址,产品必须附上生产厂的出厂检验合格证。如所销售的商品为进口产品,应在包装上用中文标明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原产地等,如属于国内组装、国内分装的商品,应明确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