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行、工行、交行相继实现“A+H”上市之后,建行也终于在其赴港上市将满两年之际,准备启程返航。尽管其昨日公告称,发行A股尚需股东大会同意和报批监管部门,但业内普遍预计,建行年内回归A股几无悬念。
公司治理发生巨变
在建行董事长郭树清的带领下,建行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短时间内即摆脱了人事更迭、贪污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董事会建设,增加透明度和监督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会计体制,提升管理效率。
在此背景下,建行在2006年通过推行一系列的业务创新、流程再造和激励机制变革,成功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该年,建行重新夺回在个人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领域的霸主地位,业务份额重回国内第一。与此同时,在信用卡、债券承销、资产托管等新业务方面,建行也居于领先地位。
在《亚洲周刊》最新的一期“亚洲银行300排名榜”中,建行在“纯利润”和“利息收入净值”这两项指标中均位列第一,从而成为亚洲最赚钱的银行。而作为资本市场认可的结果,建行按股票市值计算,已跻身世界前十大银行之列。此前,建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则位列全球第25位。
剑指金融控股
建行在上市之初,已初步搭建了综合经营的平台。在主体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建行开始进军投资银行业务,在总行成立了投资银行总部,旗下还设有建行证券(香港)、建银国际控股等公司。而在资产管理方面,建行则拥有建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等公司,另外建行还握有中德住房储蓄银行75%的股份。
随着建行的上市并实现各方面的提升后,走国际化道路,打造更为强大的金融综合经营平台已被该行设定为战略目标。作为其中的一个战略步骤,建行于去年底花费97亿港元成功收购了美洲银行(亚洲),并同时通过该公司持有昆士兰香港上海保险公司(香港)的25.5%股权,从而进入保险业务。
谈及此次回归,建行有关人士向记者称,回归A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补充资本金,为建行下一步的业务拓展做准备。建行2006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充足率分别为12.11%和9.92%,比中行和工行都要低。对此建行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去年风险资产的扩大和对美洲银行的收购。
天相投资首席金融分析师石磊分析,随着建行着手建立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对于资本的需求会有进一步增加。因此,“回归A股,补充资本金,做大综合经营平台应是其题中之义”石磊说。
他进而分析,由于建行此次发行A股有望达到90亿股,融资额超过400亿,建行可因此获得强大的资本支持。与此同时,回归A股能进一步提升建行品牌形象,并让国民分享建行高速成长的成果。因此,“获得管理层的支持通过应无悬念。”
■新闻链接
三大国有商业银行
上市路径
2005年10月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以不同的路径相继上市。
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共发行264.86亿股H股,2007年6月15日宣布回归A股市场。
中国银行: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754.27亿港元。同年7月5日,回归A股市场,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10月27日于A股与H股同步上市,在全球发售353.9亿股H股,130亿股A股,A股与H股共募集资金约191亿美元,创下了首次公开发行集资额居全球之最的纪录。
1336661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