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金庸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为300多位北大师生演讲。他从中国历史大势讲到侠义精神,自谦在北大讲学是“班门弄斧”。
金庸的演讲定于下午3点30分开始。北大校方于昨天上午敲定了此次演讲门票的数量和分配方案,北大各院系按照人数规模平均分配300张门票。门票一时非常紧俏,直到演讲开始前,很多没有票的学生还聚集在会场外,他们希望某个院系会有临时不来的学生。
会场不允许任何人员过早地入场,且安保措施非常严格。北大学生们说,这次金庸的讲座从票务紧俏程度到安保措施,都可以与以往外国元首在此的演讲媲美。
下午3点,金庸乘车抵达交流中心门外。门口的师生纷纷鼓掌,并自动向两边站开。金庸不停地微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
演讲开始后,金庸的开场白非常谦逊。“我要先讲四句话,‘班门弄斧,兰亭挥毫,草堂赋诗,北大讲学’。”金庸说,自己曾经受邀在兰亭题字,在杜甫草堂赋诗,在北京大学讲学,这些经历都让他有些不好意思,只可与“班门弄斧”并列。
此后的一小时,金庸以“中国历史大势”为题,向北大师生们介绍了他对中国历史大势的认识。金庸从河姆渡文化等早期中国文明讲起,论述了融合开放对于中华民族强大的重要作用。他的演讲博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演讲结束后,金庸回答了北大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现场的学生们在听演讲过程中手写,由现场主持人、北大国学院院长袁行霈筛选后提给金庸。
在回答学生关于中国文化的特质的问题时,金庸说,中国的学问,北大是第一的,“我很荣幸能成为北大的客座教授,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外国人不懂,我们自己要好好研究发扬。我希望各位同学不管是什么专业的,中国的学问你要学习研究一下,这对你的科学研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