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汽车?汽车是移动的住宅;而住宅就是不动的汽车了。
汽车与人类的生活实在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1769年自身供给动力的“汽车”被看作现代汽车制造的起始界碑,这正是人类工业革命的最动态象征:汽车与工业化互为因果。汽车根本上改变了人移动的距离,扩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城市的道路和社区分割和空间结构面貌为之一变,带动了街道、建筑物和一切相关的物件的设计和创新;像大型超市和连锁旅馆,其实正是汽车时代的产物。汽车大众化的时代带来的,更是整个社会就业和生活结构的深刻变化,与住处郊区化相对应的是工作的快速郊区化。
与此同时,别墅之类更舒适更私人化甚至更奢华的居住,促使城市的居住区和生活方式向乡村延伸。世界的“汽车化”伴随着“城市化”提速。借助汽车,城乡的互联和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呈现无限壮观的格局。带动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和跨海大桥的营造。今天最酷的爱车一族,难道不是驾着SUV越“野”,自驾游,结伴游,“走遍”中国乃至世界的吗?
于是,我们探讨的“汽车与生活”这么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题目陷入了矛盾修辞的困境———汽车是人类理性时代的产物,以极端精密严格的科技为生命,而生活则永远是混沌的、情绪化的、人性的。汽车要求极清晰的是与非,行与不行的分野,而生活则充满着模棱两可和心血来潮:于是喝酒与驾车也构成“汽车生活”中看似最容易解决而又最不容易解决的“汽车问题”。
21世纪,人靠什么来驯服自己发明的钢铁怪兽?人性化的汽车文化题目大得超过今天许多人的想象!如果加上“有车族”和“无车族”的群分,导致的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经济利益的分野和对峙,牵涉道路的共享、环境的保护、出行的便利和用车的民主之类的公民权利,这个课题恐怕还要更沉重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