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培训发挥高校特色开展的首场活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
首都大学生新世纪英才学校第一期骨干志愿者班学员和啦啦队引导员共400人于6月16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进行了专题培训活动。这是全市骨干志愿者及啦啦队引导员培训工作发挥高校特色开展的首场活动。
在中医药大学的篮球场,志愿者们观看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术队表演的中华传统武术。表演的内容包括6项:杨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刀术、剑术、三截棍。在半个多小时的表演过程中,球场内腾闪挪跃、刀飞剑舞的场面,队员们技艺高超、精彩传神的表演,不时博得志愿者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随后,志愿者们被分为6组,向武术队的队员们学习武术的基本套路。记者看到,学习杨氏太极拳的志愿者们围成了一圈,跟着“老师”一招一式地做动作,十分投入和认真。当“老师”看到有些志愿者的动作不标准时,会停下来去耐心地纠正,然后再带大家重新开始,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小时的练习,不少志愿者已经能做出杨氏太极拳的24式动作。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武术,家里关于武术的书堆了满满一书柜,我刚才学的是杨氏太极拳,感觉特亲切。”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志愿者高扬说,“尽管武术没能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它代表了我们的文化,我希望自己能在志愿服务中展示我们的国粹。”除了武术文化培训,传统医学培训也很有意思。“西红柿、菠菜、苦瓜都是营养丰富的蔬菜,具有抗氧化物的作用,可以排出人体内的毒素,提高自身免疫力,所以大家要常吃这些蔬菜。”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谷晓红教授以“中国健康文化”为主题,在向志愿者们介绍夏季身体保健和预防中暑的小知识。在这之前,谷教授还讲授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现代医学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北京服装学院刘瑞璞教授还向志愿者们讲授了奥运会入场式上各国代表团的服饰特点。刘老师以“奥运服饰与志愿服务”为主题,围绕服饰文化常识、传统服饰文化和各国服饰文化特点,以奥运入场式服装、服饰为例,介绍了服装的颜色、识别的要素、标识等特征。
为期一天的培训中,除了培训课程外,志愿者们还参观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的民族服饰博物馆,并于当晚观看了首都高校原创剧本征集大赛颁奖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