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新鲜“出炉”,105项涉及老北京民间技艺、传统文化项目榜上有名。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74个新入围项目将携手18个首批市级非遗项目,一同冲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字号有望“单立门户”
第二批市级名录是经过相关部门推荐、专家论证、网络公示等层层筛选后产生的。与今年5月网上公示名单相比,正式名单中仅对个别申报项目名称作了规范完善,具体项目并无增删,仍为105项。
新名录中老字号独占鳌头,50余个入围项目占总数的1/3。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泥人张彩绘……此次入围的老字号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有关专家推测,随着近年来老字号热的升温,该类将有望“单立门户”,成为非遗名单中的新类别。
妙峰山庙会“卷土重来”
本市已经公布两批市级非遗名录,共有153个项目入围。除去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厂甸庙会、京剧等13个已列入国家级名录的项目,共有140个项目有资格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名录。
目前,专家已精选出92个“重量级”项目预备申报国家级,其中包括去年遭遇“滑铁卢”的妙峰山庙会。经过增补材料,号称80年民俗基地的妙峰山庙会此次将联手东岳庙庙会,参评国家级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