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姐中国大赛特别策划

在多元化的今天,女性的美在更多层面回归本位,当然,也在更多层面被异化、分化。至少,目前被比较广泛认同的价值是,女性只要以她的本色活着,就自然而然地给人无穷无尽之感。最有魅力的女性是最不矫揉造作的。女性之美,不在于美,而在于真。
当审美取向遭遇多元化 身处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女性之美不可避免地被烙上了各种价值符号。 时间就是变化,生活就是流动。用心灵、用感觉活在此时此刻的女人,是最富有魅力的女人,因为她绝不重复,她的心灵的变化和感觉的变化自然而然体现为言谈举止的变化。萨特说道:“一个女人的绝代之美打消了我们获取她的欲念。”绝代佳人离现实太遥远了。当我们把一个人当作绝代佳人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我们的面前设置了无限的距离,可是一种女性之美,假如不能在现实中直接接触,不能给人以活生生的感受,不能穿透我们的内心,不能实际地有助于心灵的提升,那还有什么意义?那它还存在么?然而萨特说的毕竟有一定的道理。理想的女性之美,始终是一种理想罢了。 现实中,由于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人们对美的理解早已有了千差万别。在过去的非多元化社会中,也并非人们对美的理解都是同一标准,只是因为某种强势力量的作用,砍掉了其他的价值分杈。比如唐朝的以胖为美,也许多半与当朝皇帝对杨贵妃的宠爱有关,而30年前人们对美的理解的相对趋同,也与当时相对单一的价值取向密不可分。 在多元化的今天,女人的美在更多层面回归本位,当然,也在更多层面被异化、分化。至少,目前被比较广泛地认同的价值是,女人只要以她的本色活着,就自然而然地给人无穷无尽之感。最有魅力的女人是最不矫揉造作的女人。女性之美,不在于美,而在于真。至于“最美”一说,它本就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而且还时常变来变去。没有一种美丽能够一统江湖永远不变,2007年的最美,比以往来得要更缤纷,不再是纯净的玻璃之心,不再舍弃异色。 中性美与知性美哪个更美 有人说,超女评选的最大社会意义,就是为大众(至少是“80后”一代)审美取向树立了晴雨表。有人说超女审美的变化,体现了广大中国女性观念的新解放,预示着男性审美的统治时代的结束;超女的横空出世,给了人们体会新时代变化的机会。如此云云,更加深了有关专家的恐慌:把“开辟了女性审美解放新时代”都归功于她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女孩子恐怕承担不起。“超级女声”已经被诸多专家定性为文化快餐,既然是快餐,何不用简单的心态来看待她们。 古话还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说法,现代审美取向更加多元化,她们只是顺势而生的产物。尽管她们同传统的审美不同,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平民视角中诞生的偶像们,美得更为自然纯粹。比起电视上充斥的“代言人”们,在那些利益集团掌控下,成为某种资本生产方式的美,更具有美感和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