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省内某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岳麓山上将一名陌生女孩残忍地杀害,其原因竟然是他为报复学校辅导员“练手”。此前一个月,中国矿业大学一学生,为泄愤于与其有矛盾的3位同班同学,在他们的茶杯中投入硝酸铊,导致3人铊中毒。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又一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现在我们面前。
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在大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中,16%至25.4%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专家指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由于个性原因引发交往障碍。新入学大学生难适应新环境,带来学习压力,毕业时在找工作过程中感到迷茫困顿或在恋爱时遭遇挫折等等,都有可能使大学生陷入心理困境。
教育部直属高校新生入学要测心理
2005年,教育部规定,从当年秋季开学开始,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都必须对进校新生进行心理测量。测量内容通过应激量表、健康量表、适应量表、人格量表等4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量表来体现。
通过分析测量结果和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单独访谈,确定确实存在心理问题或者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学校会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使他们产生严重心理障碍的几率降低。
中南大学一女生因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又加上和男朋友分手,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最后导致心情抑郁,身心状态每况愈下。后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持续数月的心理咨询和耐心辅导下,终于“找回了自己”。在考研失利后,她能勇于面对挫折,马上找到了一份中意的工作。
据中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学博士唐海波副教授介绍,中南大学凭借其专业教师力量,建立了一支专业、高效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与处理。
条件有限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
目前,我省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面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许多高校教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唐海波副教授告诉记者,在他为全省各高校辅导员进行培训时,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都向他反映,他们所在的学校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场地,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资金。
这导致我省大部分高校无法顺利完成对新生的心理测量工作;即便做了心理测量,也无法对学生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这些高校学生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就得不到及时发现与解决。
心理健康不要等到成年时再关注
大学生许多的心理问题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发生在他们读大学时期,就只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个时候,而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唐海波副教授说,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从小到大的生长生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的。他建议,家长和老师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身心发育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赏识教育,并注意辅以必要的挫折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孩子,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