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问题一直是个最敏感的问题,这根神经几乎能牵动每一个人,除了不经事的孩子。
昨晚和一位房地产界的前辈聊天,同样提到了房价问题,老先生是一个很睿智、很激进的一个人,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拥有大智慧。痛聊之下,收获颇丰,于是今天就迫不及待的上来,把心得和朋友们分享。有借老前辈思想扬大红名声的嫌疑,就当是大红的一篇《聊后感》吧,呈现给这位老前辈和各位朋友。
按照国际惯例,房地产一直是被列入金融业和服务业的,更加强调房地产本身的资产属性和金融属性,而不是强化他的产品属性。
人类是一个需要居住和安全保护的动物,房子就是解决这个基本需求的重要载体,就象原始社会在没有碗筷、没有桌椅、没有冲水马桶的情况下,山洞和窝棚是必须有的。所以,人们对这种产品的追捧无可厚非,并不像厕纸牙刷衣服,都可以找到替代材料和替代产品的。
所以,大家认为房地产是一种商品,这本身并没有错误,只不过,房地产这种产品有些特殊了。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大宗商品,有不可移动、保值增资的特点,换句话说,除了不可移动外,他的产品价值基本上能与黄金媲美,这一点是房地产超出了他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一个优秀的资产。他沉淀着老百姓的世代血汗钱,沉淀着国家的金融贷款,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大部分国民财富,是沉淀在房地产里的。我这里所说的房地产,是泛房地产的概念,包括一切钢材、水泥、木料、玻璃、塑料的构筑物。
从更广泛的国民经济角度来看,他几乎是国家GDP里的总投资的全部概念和总消费里的部分概念,甚至,房地产现在也可以出口了(外销)。由此可见,房地产对国民经济、国民财富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商品、产品本身的意义,而是上升到关乎国家金融、国民经济的意义了。就象一捆厕纸的贵贱与国民经济无关痛痒,而房地产却能引起举国恐慌、举国通涨一样。
所以,大红认为,我们不能固执的坚持房地产的商品属性,而忽略了房地产的资产属性和金融属性,而盲目的动用国土部、建设部甚至发改委这些行政职能部门来横加干预,最终还是扰乱了市场,民怨沸腾。
大红建议:让中国人民银行来管房价吧!国土局继续做好土地的整理与城市运营,建设部就管好你的建设行业,你应该管第二产业,不应是第三产业。管理者的无知让建设部管理了这么多年房地产市场,结果呢?不言自明。
同时,大红也欣喜地看到,一连串的加息、提高准备金率,这些动作似乎证明,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房地产的资产和金融属性了,开始运用金融手段来调控房价了,不再只用弱智的“70/90”政策了。
大红在以前的博文《房价资本论》当中以及后续的文章当中,一直是用资本的观点来看待房价的。所以,大红支持用资产和金融的观点来看待房价,用金融手段来调控房价。“70/90”的政策只能调整房地产的产品供应结构,是纯粹的产品主义市场的观点。事实证明,产品和商品和供求关系理论在时下行业市场面前的脆弱。
其实,让中国人民银行来管房价,这个说法从理论上并没有错误。也有现实可操作性,但面对积重难返的现今市场,面对脑满肠肥的既得利益集团,面对一团乱麻的市场秩序,面对垄断集权的政治体制,银行又能有多大作为呢?大红将继续深入探索……
最后,大红来句马后炮,作为高工资、高地位、高素质的管理者们:你们早干嘛呢?!你们现在干嘛呢?!你们要把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干到哪里去呢?!我们不知道,你们想必也根本就没有知道过。
(因特殊原因,那位房地产前辈的姓名隐去,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