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北大人民医院在“文明服务缺陷管理”活动中,面向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医院职工制定了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旨在提升服务质量。不过,7月31日—8月2日,记者在走访北大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等8家医院时,虽然没有发现医护人员说服务忌语,但部分医院医护人员仍存在“惜字如金”的现象,包括北大人民医院。
●北大人民医院
“欢迎下次再来” 不说了 还忌 “你好”
在北大人民医院制定的服务忌语中,“欢迎下次再来”被列在首位。这也即意味着,患者离开时,医护人员不能用这句话送别患者。而真实的情况呢?
7月31日,记者在北大人民医院体验时确实没听到这类属于禁忌的话。不过,像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这些出现在小学课本里要求小学生具备的待人礼貌之道,在北大人民医院却和禁忌的话一样,难以听到。当天,记者在北大人民医院挂号大厅发现大厅中间有几位医护人员,记者上前咨询专家号的预约情况,一位穿制服的医护人员却没有回答记者,只是将手一指右边,意思叫记者去那边咨询。记者来到右边,发现台子上写有“咨询服务”字样,原来这才是咨询服务台,咨询台里面两医护人员正在聊天,记者站在旁边等了半分钟,见对方并无主动开口的意思,于是只好打断她们的讲话进行咨询。
●北医三院
墙上标语要多些微笑 医护人员却冷淡面对
事实上,医护人员的行为与医院倡导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情况不在少数。当然,大多数医院的医护人员是默默无闻地用“心”和患者沟通。
7月31日,记者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时,门诊导医咨询台前非常拥挤,两名导医正忙着解答好几位患者的问题,记者艰难地挤到了前台咨询。面对记者以及其他患者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工作人员都是耐心地解答,由于咨询的人太多,随时会有人插话打断她的思路,但是她总是认真地回答别人问题后,继续回答记者的疑问。
在中日友好医院,记者发现有导诊服务员在门诊厅内走动,不时为患者提供导诊及答疑。在记者咨询时,导诊员小赵面带微笑耐心指导而当记者看着墙上的出诊表显得一头雾水正想找人求助时,她迎面走过来主动告诉记者说:“如果您还不太清楚,咨询台上还有个就医指南小册子,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