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日起,新建住房有70%都应该是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此所谓“70/90”。这一政策的出台,寄希望于通过调整住房面积的构成,调控由所谓“大户型泛滥带来的高房价”。时隔一年,这一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70/90政策的出台,属于全国范围内的“一刀切”,首先就将政策的可执行程度砍了个“七零八落”。道理很简单,成都这样的大城市,9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需求,肯定比周边二级城市要大得多,简单地“一刀切”,让很多像成都这样的大城市的开发商不可能完全按照70/90进行严格执行。毕竟市场需求90平方米以上占相当比例,谁也不愿意放弃这块市场。其次,在70/90的具体执行标准上,也仍然是“七零八落”,模模糊糊。到底“90平方米、70%”的规定是总量控制还是对所有单个项目的要求。对单个项目是以整体开发面积要求呢?还是分期开发也同样要求呢?这在很多地方现在也没有个明确。
但这一政策的实际作用不太灵。一是没有根本控制住销售住房的实际面积。最近一年有很多开发商热衷于进行“90平方米”小户型的户型设计。成都楼市最近推出的一些楼盘都宣称对小户型设计进行了认真研究。仔细看看,无非设计了“可将两套房子打通的墙壁”、增加了“赠送的阳台”、挑高了“可加层的层高”……种种设计,无非是最终让户型的实际面积超过了90平方米。当然,开发商是“加量要加价”,“赠送的”“增加的”,实际都是算了价钱的。二是90平方米的供应虽然在楼市比例中增多,但房价仍然是“呼呼”上窜。出台“70/90”政策的想法是简单的,即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大户型,如果加大市场中中小户型的比例,中低收入家庭就可以买得起房了。但是,在土地价格上涨、资本集团追逐利益最大、老百姓恐慌性抢房的情况下,想通过加大90平方米的供给,解决房价上涨,根本不灵。
根本问题不解决,别说70/90,就是40/100,都只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