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华人话奥运
2007-01-05 10:43 来源: 望京网

姚明我想再做一次旗手

 

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两年时间,中国体育的骄傲――姚明已经明确表示:“我非常想再做一次(中国代表团)旗手。从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开始,旗手一直出自我们中国男篮。”

虽然在上个月公布的国际运动员年度财富收入排行中,姚明与去年相比排名跌出了前十位,但在中国,姚明仍是影响力首屈一指的“第一高人”。为国家效力则是这位“高人”心头最重的一块砝码,雅典奥运会上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被姚明视为莫大的光荣。

也许在休斯敦参加NBA常规赛时,繁忙、紧张的赛事令姚明还没有真正投身到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的过程中。但是回到祖国之后,在积极养伤、以及到日本征战世锦赛的同时,姚明已经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备战2008的行列里。今年不仅仅是奥运会,7月21日,作为2007年上海特奥会形象大使,他还出席了特奥会公益宣传片发布活动。面对3名特奥会选手,姚明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三份礼物。他把一双运动鞋递给一名选手,微笑着说:“希望你穿上它能跑得更快。”

刚刚结束的世锦赛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男篮为两年后北京奥运会所进行的规格最高的热身赛。身为中国男篮的“核心”,姚明承担着率领中国男篮取得好成绩的责任。现在的中国男篮很年轻,人员构成也更多地是着眼于两年后的奥运会,姚明笑称自己已经成为国家队里的“老”队员了。“从年龄上来排,我现在在队里可以进前五了,虽然我还只有26岁。如果说国家队工龄的话,我已经排进前两名了。我们的队伍十分年轻,缺少的东西很多。”对于2008年奥运会,姚明认为中国男篮要进入前八难度非常大,他说雅典奥运会杀入八强是全队努力的结果,不过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如果想走得更远,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两年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比如,我哪儿知道我一年里动了四次手术?”姚明已经参加过两次奥运会,在他的记忆中,“雅典奥运会打赢塞黑那一场,恐怕是这一辈子到现在为止最激动人心的一场”。那场比赛使中国男篮击败塞黑挺进八强,赛后,姚明紧紧地抱住主帅哈里斯放声大笑。

日前,在国际篮联宣布的最新排行榜上,中国队排在了第14位,比上一次排名下滑了两位。姚明评价现在的国家队时说过,他和队友打球的技术、风格不一样,队友们节奏也比较慢一些,而且在一些小球的处理上与世界强队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姚明仍表示:“我希望能在2008年代表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有所突破。”姚明说:“运动员参加一次奥运会不容易,能在家乡参加一次奥运会,那更不容易。我们在奥运会上的最好名次是第八名,希望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有所突破。”与雅典奥运不同的是,2008年的姚明将会更成熟,他的身边还站着打过两届奥运会的大郅。

 

邓亚萍:北京将令世界为之沉醉

 

 作为乒乓球运动员,她蝉联了两届奥运会的冠军;作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她经历了悉尼、盐湖城以及雅典奥运会;作为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她也经历了北京申奥的失落与成功。她就是邓亚萍,一个昔日英姿飒爽、叱咤赛场的世界名将,一个如今全身心投入北京奥运会筹办的奥运精神传播者。

  相信北京观众超过雅典

  说起奥运,邓亚萍立时双目生辉:“想象2008,我脑海中的画面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场景。罗格主席说,今日的中国让人着迷。而我更愿意看到,两年之后的北京让全世界为之沉醉。”

  回忆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她说:“作为火炬手的我,参加了火炬传递。很多当地人,从自己家把桌子和椅子搬到街上,一起畅饮,一起庆祝,就像是一个盛大的家庭聚会,特别热闹。一个当地的小男孩,站在我旁边,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问能不能碰一下我手中的火炬,我欣然接受。后来他的家人都和火炬快乐地合影,那种喜悦,让我感动。相信两年后北京也一定会是这个样子。”

  在参加奥运会的经历中,从1992年开始,邓亚萍见证了几届奥运会的开幕式,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作为观众,她都激动不已。邓亚萍说,一个事件能让全世界50亿人口的地球上的40亿人在同一时刻关注,也许只有奥运会,这或许就是对奥林匹克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我相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观众一定能够突破雅典的观众记录”。

  展望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邓亚萍希望这一世界盛典,不但要浓缩五千年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要展现出一个迈向现代化大国的勃勃生机和迷人风采。“我相信北京的开幕典礼将运用高科技手段,完美展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

  在国外推销北京优势

  作为一名申奥大使在北京申奥工作中,邓亚萍集中全力让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们更多地了解中国。邓亚萍频繁走出国门,推销北京优势、推销中国魅力。每天,邓亚萍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给其他委员讲述中国、讲述北京。有一件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事情,她一直用来作为和每一位委员沟通的话题。

  那是2001年的一天,她去北京劲松的一家商场购物,一名女售货员跑过来拉着她,邓亚萍开始还以为这个售货员是她的崇拜者,但这位女售货员不是找邓亚萍签名,而是激动地对她说:“你是申奥大使,你一定要为北京争取,一定要成功啊!如果北京能办奥运会,我的人生就圆了一个梦。”这让邓亚萍意识到,这个售货员的话里体现的,是一代人的梦想。这段经历给邓亚萍带来的精神动力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她在和其他奥委会委员们交流时,都会动情地讲起这段经历。

  邓亚萍认为,推广奥林匹克精神需要更多的人参与,中国有13亿人口,不仅中国人需要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同样也需要中国。

  刷新的一道起跑线

  参加奥运会,夺取奥运金牌,主办奥运会,曾经是中国人的3大梦想。邓亚萍说:“前两个梦想我们已实现。现在,百年期待只剩下最后一个。圆梦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走出落后、走向强盛的过程,就是古老文明走出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

  在邓亚萍的眼中,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句号,一个却是新纪元的开始。她说,从申办到承办的角度来说,2008年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对于中国体育界来说,2008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起点,五千年文明与世界交融的新起点。

 

季羡林:中华文化增添奥运魅力

 

季羡林先生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作团队一直备受关注,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应邀担任这一世界盛典的文化艺术顾问这无疑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增添传统文化的因素张扬古老文明的魅力。“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肯定不会缺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将成为一届实实在在的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会。”季羡林先生这样说。

  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研究成就涵盖印度古代语言研究、佛教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东方文化研究等十个领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季老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充分显现季老注重传统文化研究的同时又不失开放精神。

  “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季老认为,“文化一旦产生,其交流就是必然的。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文化发展。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谁都挡不住。”

  季羡林说,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矛盾又统一,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

  对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为什么要体现东西方文化交融时季老说“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核就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包容和融合而中国文化也有这一特点。中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从蒙昧的远古起,几乎是从一有文化开始,中国文化中就有外来文化的成分。中国人向来强调‘有容乃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对我们有利,我们就吸收。中外文化的交流,一直没有中断过。海纳百川,成就了中国文化之大。”季老说,在奥运会这一展示国家和民族形象的世纪舞台上,表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与斯皮尔伯格共同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文化艺术顾问,季老相信自己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思想必将得到很好的彰显,他说,开闭幕式要显示2008奥运在“One World,One dream”口号下巨大的文化张力和包容性。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谈到有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问题时说过,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既要让中国人看了不落俗套,又要让世界人民通过开幕式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刘淇勾勒出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主线:既要反映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又不乏现代精神。季老认为,这一点正与他的文化思想相契合。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功能绝不仅限于一场竞技盛会,它的意义早已上升到展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状态的境界。季老说,如果说承办奥运会硬件设施达标体现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力的强大等硬实力,那么,奥运会开幕式则集中体现软实力,而软实力的着力点恰恰就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与否,反映的是整个中国的软实力现状。

  人文奥运促进文化交流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理念之一,什么是“人文奥运”?“两会”期间,一份集纳了季羡林、吴良镛、袁行霈等150余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对其内涵作了生动阐释。

  季老和其他专家一致认为,所谓“人文奥运”就是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就是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实现人类文化的广泛传播,促进各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各国围绕人文精神进行文化交流。

  季老还和专家们一道建言,应该把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民、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作为2008年“人文奥运”的最重要主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道德,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歌颂人、尊重人、追求高尚文化精神的过程,使2008年奥运会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体现“和谐、交流与发展”的文化主题,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友谊和进步。

  季老说,展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魅力和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形式,因此,既要在城市规划、体育场馆、文化艺术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上,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重要位置;也要注重全体公民人文素质和文明程度的建设。

  实实在在的“人文奥运”不是建几座模仿外国的大楼,而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北京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一定会使北京奥运成为具有独具魅力的盛会。”季老满怀希望地说。

 

 论坛精选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高空俯瞰 ·热爱阅读小达人
·关于走路时与前人保持 ·乌龟、甲鱼特别不能吃
·热爱阅读小达人 ·恶心逗,恶心逗的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素颜 ·工行回应两售出金条发
·明天要足球联赛了 ·今晚出来吃西北风
·在三体世界叩问文明与 ·蒸汽挂烫机
·热爱阅读小达人 ·在五一期间阅读
·#热爱阅读小达人 《三 ·阅读小达人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