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隔几分钟,保洁员就要拖一次地
烘烤一下嫌费事 随手一甩最方便 地面经常湿漉漉 保洁员每天拖六十多遍地
自己手上的水 也关别人的事儿
实验说明
内容:洗手后是否用烘干机
地点:华联商厦、华堂商场、麦当劳、肯德基
方式:记者体验、随机采访
时间:12月20日下午1时至5时
“如厕后要洗手吗?”“当然要,这是最基本的卫生常识。”但是洗手之后,您是甩手就走,留下一地的水渍,还是烘干或擦净手上的水滴,彻底弄干净手后离开?回答就不一定那么干脆了。看似小得不能再小的问题,其实背后大有文章。
现场统计
53个洗手人
五成多不烘手
12月20日下午1时,正赶上麦当劳花家地店用餐高峰,店内两层用餐区人流不断。洗手间外,有四五个人正排队等待如厕。
“当啷!”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推开厕所门后,径直走到洗手台前,涂抹洗手液,洗手过程中还不忘整理一下自己的发型。在他甩干手准备离开时,手里残余的水珠却甩到了身后女孩的身上,而直到被吼 “你小点劲不行啊”,他才意识到手上的水珠毁了自己的“形象”,说着一串“对不起,真对不起”,离开了洗手区。
而在一个多小时的观察中,记者发现,53名洗手的顾客中,用烘干机烘干的有25人,其余五成多的顾客都是甩着湿手出来的。
记者出击
劝人烘干手 被指“神经病”
下午4时,记者在华堂商场洗手间,看到一位25岁左右的女孩,洗完手后也是甩手准备离开,记者假借水珠甩到自己身上,建议该女孩用烘干机烘干,女孩只是回头瞅了一眼,面无表情地抛出一句“神经病”后,转身离开。
记者仍不死心,连续建议几个人使用烘干机,均没有成功。“太麻烦了,烘干手还要等两三分钟。”一小伙子不耐烦地说。
“机器里吹出来的风,开始挺凉的,用起来不舒服,而且吹出来的风谁知道干不干净。”当记者询问一女士为什么不用烘干机时,她这样告诉记者。
“不知道那是干啥用的。”下午5时许,外地来的小伙子小王腼腆地说,以前上完厕所洗手,没注意到甩甩自己手上的水珠这个小动作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更不知道还有烘干机可以用。
像小王一样,在记者说明缘由后,很多人都报以微笑,表示以后会注意,只有少数人以“吃饱了撑的”、“神经病”等话语表示不屑。
保洁员发言
一天拖60多遍 顾客开门上脚
1.破坏环境 弄脏地面
在麦当劳花家地店,记者注意到,洗手间外三米的地面范围,一直都处于湿润状态。
“我一天要拖60多遍地,平均不到十分钟拖一趟。”服务员说,地面上有水,踩上去就是一个脚印,踩的人还会把泥脚印带到大厅里。
2.湿手拉门 作用更坏
在华联望京店,记者发现,二层卫生间的门把手感到湿漉漉的。
“是有人在外面洗完手,开门到里面拿纸巾擦手时弄的。”保洁员告诉记者,“这些人有烘干机不用,偏偏浪费卫生纸。”洗手台下的纸篓外有的纸巾甚至皱皱巴巴地贴在地面上。
保洁员说,由于门把上时常会有水渍,很多人认为是门把手卫生没搞好,在开厕所隔断门时,都用脚踢,好几次都把门给踢坏了。
实验结论
没有人考虑这么多
在四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共统计样本数达百余人,其中能主动烘干手再走的不足五成。另外五成多人是地面经常潮湿、门把上出现水渍、地面上乱扔纸巾的“罪魁祸首”。
在主动“烘手”的人群中,女生高于男生,年轻人好于中老年人。
“从来都没想过洗个手还有这么多‘讲究’。”一位顾客说。不管是主动烘干还是自然风干手上的残水,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从来没有想那么多”。
小贴士
先控水再烘干最省时
1.记者实验证明,洗手后两分多钟会自然风干;如果在洗手池内甩干后,再出来风干,费时1分钟左右,而用烘干机烘干只用50多秒。
2.使用烘干机前,尽量在洗手池内控干手里的余水,使用时,尽量对准风口。尽量不让双手完全干燥,双手处于半湿润状态最佳。
记者手记
“没想到这么做会给别人造成这么大负担。”顾客们说。
的确,这是件小事,但对于每天工作在商场、饭店的保洁员、服务员来说,这却是大事。
我们不得不承认,每隔几分钟拖一次地的劳动强度,是普通人无法感触的。
其实,烘一下手或者整理好手上的余水再离开洗手台,就能减轻很多保洁员的劳动强度。
给人方便,快乐自己,这样的处世方式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