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7天长假昨天已经正式开始,但是每年长假过后,医院的病人就会明显增多。感冒发烧、肠胃炎、口腔溃疡、心脑血管病、宠物咬伤等长假特色疾病将随着人们长假期间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饮食不节制而来。因此专家给出长假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小孩假期游玩注意安全
放假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两大主题,一个是吃,一个是玩,每当长假过后,都有不少孩子因为“不吃饭”而被家长带到医院看病,殊不知,大部分孩子的病都是在假期因饮食无节制导致的消化不良,厌食等。据了解,孩子的要求往往会在节日里得到满足,平日的零食也“解禁”了,有的孩子甚至将零食当成了主食,或者在外面大量吃含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一些太油腻的食物和过量甜食也会导致小孩胃口不好。
另外,不少孩子会因为安全措施不当引起外伤,如家长监管不到位导致烫伤、摔伤,而且多半集中在3岁以下的孩子。该科的黄卫红主任提醒,幼儿没有安全意识,家长除了要加强监管外,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把门、窗、护栏等容易导致意外的地方做足安全措施。
在饮食方面以营养均衡为原则,不要吃太油腻食物,不过量进食,增加蔬果的分量,减少糖分的摄入。黄瓜和西红柿是不错的选择,有时食欲较强,就吃上一些,又饱肚子,又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不要喝酒和浓茶、咖啡因饮料,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可以选用纯天然果汁、酸奶、豆浆或菌类汤、鱼汤等。
旅游出行方面,专家建议行程紧凑的旅行团是不适合准妈妈参加的,最好有丈夫、家人或姐妹在身边陪伴;避免前往岛屿或交通不便的地区,怀孕七个月后不宜再乘坐飞机远程出行。
如果是自驾车出游,孕妇系安全带的方式也与常人有区别,安全带对角部分应从乳房中间沿肚子边缘往下走,固定在腹部的一侧;大腿部的安全带应从隆起的腹部下面跨过大腿并固定在大腿部位,而不是腹部,再就是安全带要尽量紧贴身体。
上班族“闷睡”补休不可取
好不容易熬到放假,对于缺少休息和娱乐的上班族来说,访亲会友、打牌、看影碟、睡觉肯定是少不了,而且往往是通宵娱乐后白天嗜睡。据了解,生活无规律,加上吃喝无度的聚会喝酒都是造成肠胃疾病的“元凶”,酒后驾车更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医学专家还指出,节日“闷睡”不利健康。专家分析说,在节日期间“闷睡”,会将各种生理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可能导致三种后果:一是使脑供血不足;二是造成消化不良,有的“闷睡族”三顿并作一顿,打破了正常的生理节奏,会对肠胃的消化、吸收等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有的“闷睡族”整天懒于下床活动,人体的排泄功能受阻,从而导致便秘。此外,“闷睡”数天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如情绪功能、循环功能紊乱等。
长假要小心宠物袭击
每年国庆长假期间该中心接诊的被宠物抓咬伤的市民都会大量增多,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提高警惕。
每逢长假都是宠物抓咬伤的高峰,到疾控中心就诊人数会比平时增加至少30%,特别是夜间门诊更是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平时大家都上班,宠物是圈养在家里的,到了长假,带宠物外出遛达的人增多,宠物伤人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多。
另外,长假期间大家互相走亲访友,家养的宠物由于活动范围受限,容易烦躁不安,也更具有攻击性。
专家提醒说,市民如被犬、猫等宠物咬伤后,要注意及时到正规医院处置。
老人谨防心脑血管病
专家提醒,“十一”长假到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当心。
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据以往经验,“五一”、“十一”前后,医院的心脑血管病人要比往常增加近20至30%,其中不乏中青年人。这主要是由假期饮食休息不规律,外出旅游舟车劳顿引起的。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病人身体素质较弱,更易发病。
专家提醒市民,“十一”长假中,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脑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心脑病的危险信号,并做好突发、复发的防范。
孕妇过节莫忘健康
国庆长假,对于平常人来说,是尽情放松的节日,可对于肚子里带着宝宝的孕妇,这个时候可就无异于一场严峻的考验。
节日一热闹,平时的作息规律极易打乱,准妈妈特别要注意多休息,不要沉迷节日生活、流连麻将台或是外出逛街时间太长。胎儿对周围的声响特别敏感,如果孕妇靠近声响巨大的超市商场促销舞台,容易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即使孕妇捂着耳朵,声波也可通过腹部传导到子宫内,影响胎儿的脑部发育,严重者易使新生儿患上声音恐惧症,需要长期治疗才能康复,给新生儿的成长造成不必要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