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蟹肥时节,爱尝鲜的上海人又加入品蟹大军。为迎合这种需求,一些无证早市、路边小摊都做起了河蟹生意,五元、十元一只的廉价河蟹生意相当红火。
但医院里近日却接连接诊一些因过量贪食河蟹或吃到“撑脚蟹”、不洁河蟹而导致腹泻的患者。
专家忠告市民,河蟹味美不宜贪多,脾胃虚寒者更该少食,吃了“撑脚蟹”也会导致中毒。
路边摊小河蟹吃出腹泻
昨天是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商场营业员小郑却不得不请病假休息。前天中午,小郑在家附近的路边摊看到很多人围着买河蟹,于是花40元钱买了8只分量不足2两的小河蟹,回家煮熟后一口气吃了3只。哪知当晚便感觉腹痛厉害,接着一次又一次的腹泻让她浑身虚脱,急忙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挂急诊。
据小郑回忆,自己购买的小河蟹颜色发黑,回家洗了好几遍仍不干净,第二天才知与她一起吃蟹的朋友也出现了腹泻。
专家解析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钱耀明副教授认为,姑且不论路边小摊出售的河蟹的质量如何,吃蟹时一定要清洗干净;蒸煮要透,在水开后至少还要再煮20分钟,只有煮熟煮透才能把蟹肉的病菌杀死;吃时还需除尽蟹鳃、蟹心、蟹胃、蟹肠四样物质,因这四样东西含有细菌、病毒和污泥等。河蟹是高蛋白食物,进食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
“撑脚蟹”也会引起中毒
最近市场上还出现一些大肆吆喝卖特价蟹的小贩,因为价廉,很多人忍不住会去买。记者跟一位做水产生意的老板讨教个中诀窍,这位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要么是“撑脚蟹”,要么是注水蟹。
在他看来,河蟹的进价很高,可死亡率也高,进了货如果没及时卖掉,河蟹一死,价格也随之大跌。为减少损耗,有些摊贩就给河蟹注水,水注进河蟹体内短时间不会流出,摊贩可以趁机卖掉。而“撑脚蟹”哪怕再低的价格卖掉也比死蟹值钱。
专家对此却大为担忧,钱耀明副教授指出,很多人吃蟹中毒主要是因为吃了死河蟹或“撑脚蟹”。
河蟹已死或将要死时,体内的组氧酸会分解产生有毒的组胺。随着蟹死亡时间延长,蟹体积累的组胺越来越多,毒性也就越来越大,即使蟹煮熟了,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对组胺比较敏感的人身体就会出现严重反应。
并非人人适宜吃蟹
蟹性寒,脾胃虚寒者也应尽量少吃,以免引起腹痛、腹泻,吃时可蘸姜末醋汁,以去其寒气。另外,患有伤风、发热、胃病、腹泻者不宜吃蟹,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尽量少吃蟹黄,以免胆固醇增高。另外,蟹不宜与茶水和柿子同食,因为茶水和柿子里的鞣酸跟蟹的蛋白质相遇后,会使人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吃蟹补钙效果一般
62岁的赵阿婆一直患有骨质疏松症,听说河蟹可以补钙,孝顺的子女隔三岔五便为其蒸河蟹吃,吃的次数一多,老人竟然出现了不间断的腹泻。
在455医院骨科主任魏延云教授看来,蟹壳的确有一定补钙效果,但与虾皮等高钙水产品相比效果一般,而蟹的内脏偏寒性,因此不利抵抗力较差的老人长期食用。(王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