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省和所属各市、县都会产生不少“高考状元”,不少高校都会出现一些考场佼佼者,各媒体也相继邀请这些优秀学子谈经验,但据对历年来560位“高考状元”成才状况的一份调查,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所谓的“高考状元”,今后未必都是社会的顶尖人才。相反,走出大学校园后迅速成为社会精英者,很少有人是高考成绩排行第一的。考场佼佼者如何成为职场佼佼者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考场佼佼者们的困惑
小李是560位“高考状元”之一,谈及自己的就业之路,他却觉得异常苦涩。那一年他很顺利地进入了浙江大学,在学校也一直是埋头苦学,仍沿用高中的死读书办法,考场效果颇佳。等到毕业找工作时,小李跑了20多家单位都是碰一鼻子灰,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制药厂,眼见着自己已进入而立之年,仍然是事业无成,没有任何突破。
小张当年高考在全县可是名列前茅,但由于填报志愿时出了些偏差,结果意外被省内一所高校录取,成为全年级的高分学生,担任起班长、团委书记,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大学4年是他人生春风得意的4年,可到了找工作时,他却成了老大难,四处碰壁,最后还是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收留了自己,总算有了去处。如今时间已过去近10年,小张仍然没有什么进步。与当年一些学习中上等,思维活跃,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同学相比,有人生意已经做到了国外,成为名符其实的大款,还有些同学成为相当级别的干部,混得确实不错。
小郑的困惑更大。同样是大学毕业,小郑的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他的同班同学,可几年的职场打拼后,同学中有人仅仅26岁便成为大公司省级的区域经理,有人不到30岁便成为知名大企业的老板,相形之下,小郑则是灰头土脸。
用人单位的感慨
赵女士是一家知名食品企业的人事经理,在前些年招录人才中,她招收了几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了企业的管理层。几年过后,回想几名学习成绩佼佼者,他们现在的处境大都是不尽如人意,有人甚至干不下去,只好离开企业。
刘先生是一家人才猎头公司的负责人,他在为一些品牌企业寻找人才时,开始也是寻找一些考场上得意的大学生,这些人推荐给客户几年后,往往令对方不满意,这些人在职场上大为失意。后来他调整选人的思路,把机会给予更多的人,使得一些看起来不出色的人锋芒毕露,成为企业的骨干。
一位家装公司的人事经理也向记者介绍,她最近3年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不少人是考场上的佼佼者,而在职场上却成为失意者,甚至是失败者。还有一些学生考试成绩中上等,却非常善于与客户打交道,而且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强,学习得快,往往颇受客户的青睐。
职场失意“软肋”在哪
职场专业人士毛选民先生认为,一些考场佼佼者考出好成绩,只能说明他在某个学科知识学习方面的优势,并不能说明其他,尤其不能说明他在职场上的能力。毛先生从这么多年来的职场从业经验看,所谓的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在职场上的表现反差其实是很大的,已经不足为奇了,这恰恰说明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平原则。在社会大学的成长不像是中学和高校校园内、考场上,它是要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其中不仅仅包括学识,还有形象、态度、适应能力等,与社会是否匹配。成功人士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绝对不是只懂解题、不懂得思考的书呆子。
据了解,一些考场佼佼者把绝大部分精力用于解题、用于死记硬背,不免会顾此失彼,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必然大受限制,职场上的失落也就不难理解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这样的例子,日后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往往在中学时的成绩是不错的,但不一定名列榜首。因为他们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可以腾出相当的精力投入其他的思维空间,发展比较全面,投身于社会后,潜力也更大。所以我们不必过于追求分数,不赞成死读书,不要过分寄希望于“状元”。
如何成为职场佼佼者
人力资源专家张玉珠女士认为,要想成为职场佼佼者,需要做好四方面的准备,一是了解自己的兴趣。只有这样,在职场上你的热情才能释放出来,你的优势才能凸现出来。二是对所要去的用人单位有兴趣。这是一个你在职场上施展才华的舞台,你精彩人生的演绎就是在这里,如果根本令你提不起兴致,想表演好那是不容易的。三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书要多念,知识面要宽,但不能单纯念书,为读书而读书,死念书,念死书都是不可取的,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为将来的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大学阶段,建议大学生每天要养成读报的习惯,让自己与社会及早地对接起来。四是注重实践锻炼。书呆子在哪个单位也不会受欢迎,因为他不会灵活处理事情。学生的实习锻炼,不要过多考虑报酬,哪怕是做义务工作、志愿者工作,只要能够让自己眼界打开,组织能力提升,就会对将来的职场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