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初二的学生!
上周,家长陈女士拨打青苹果热线:“我的孩子小威跟你们报纸上写的一模一样,也是初二开始学坏了,撒谎、贪玩、不爱学习,成天就知道向家里要钱,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吵闹、顶嘴……”
陈女士说,小威小学时成绩很好,上了私立中学后却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互相攀比、不爱学习,还迷上了玩电脑游戏,开始逃学旷课。陈女士听说外省有一所培训学校专门纠正青少年行为习惯,就给小威办理了休学手续,以旅游为名将小威哄骗到那所学校……小威在那里吃了不少苦头,跟着部队训练、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干农活等等。一年后小威回到家中,行为习惯确实有所改变,但由于文化课落下太多,小威回校后跟不上教学进度,老毛病又开始发作。怎么办?陈女士心急如焚。
近来,青苹果热线接到不少类似的求助电话,说自己的孩子刚上初一时还挺省心,对父母的话也能听进去,可到了初二就越来越让人劳神了,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这种情况发生在许多家庭中。面对令人困惑的“初二现象”,家长该怎么办?
学习方面:初二进入“分化阶段”,跟不上学习更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陈威:福州屏东中学退休教师
初二是“分化阶段”。首先,从学科方面来说,初二增加了物理,数学增加了几何的内容,这些学科的增加都重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实验归纳能力,一些智力开发较慢的学生感觉比较吃力,就觉得初二的学习比较难。其次,这一阶段的孩子独立性增强,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学习有压力再加上与老师家长沟通不顺畅,矛盾就会累积,一触即发。
初一新生对中学生活有新鲜感,同学之间也不太熟悉,更容易专注学习。到初二时,同学相处得比较熟了,容易互相影响,比如玩电脑游戏。以公立校为例,初二一场考试下来,20%~30%的同学在30分以下甚至更低,这都是普遍的。甚至有的孩子到了初二下学期,已经完全听不懂老师上课的内容。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刚念初一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放松了对孩子的关注,到初二出问题时才开始紧张,这是不对的。
心理层面:青春期的孩子希望被看成大人,家长应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
谢维兴:福州八中心理教研室主任
初二时绝大多数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变化让这一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获得发展,开始关注同龄群体对自己的评价。
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起伏波动较大,有时候幻想自己做什么事都能成功,有时候遭遇一点点小挫折又会灰心丧气。例如有位初二女生,第一次物理测验不及格,母亲粗暴地训斥她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从那以后,女孩再也不愿意向母亲倾诉了。事实上,很多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失败要归结到家长身上。有的父母一方面宠溺孩子,另一方面又粗暴打骂,与孩子交流偏少,沟通方式也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孩子人格分裂。
其实很多初二的孩子并不是“变坏”,而是因为对家长有抵触情绪。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父母把自己当作大人来看待,如果用小时候命令式、干涉式的语言,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与父母顶嘴也少不了。因此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有没有朋友式地和孩子交流。做出重大决定时,父母也要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孩子会认同这种民主的交流方式,对自己的约束力也会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