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扩张未导致学历贬值
2007-10-30 10:34 来源: 望京网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一年一度的教育报告---《2007年教育概览:经合组织教育指标》。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也发布了每年一次的报告《2007年全球教育摘要》。有人说,只有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才能真正为管理服务。本期我们尝试从两份报告纷繁的数字和图表中,为您提取有关世界教育发展的新信息。

  ---编者

  “最令人振奋的结论是我们的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而且人们想象中的学历通胀并未发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秘书长安吉尔·葛利亚在近日举行的《2007年教育概览:经合组织教育指标》发布会上如是说。

  《2007年教育概览:经合组织教育指标》是经合组织及伙伴国教育系统各种数据的年度资料,提供其一系列最新可比指标。本年度报告主要调研了日益扩展的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扩大对个人和国民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迄今为止并未看到所谓‘学历价值通胀’的迹象”。报告也首次审视了教育效益问题,探讨教育界需作出何等程度的改革努力,才能像其他行业那样在公共预算压力日增的今天产生更大效益。

  各国获得高学历人数呈增长趋势

  高中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在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和爱沙尼亚、以色列、俄罗斯及斯洛文尼亚4个伙伴国中,22个国家的成年人拥有高中毕业文凭率达到60%以上。25岁至34岁年龄组的高中毕业率比45岁至54岁年龄组平均高13%。

  经合组织数据显示,与1995年相比,各国高中毕业率平均提高了7%。21个国家的高中毕业率超过70%,芬兰、德国、希腊、爱尔兰、日本、韩国、挪威则在90%以上。墨西哥、土耳其与其他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毕业率差距也在缩小。女性现在比男性完成高中学业的可能性更高,扭转了以往的趋势。只有韩国、瑞士、土耳其的女性高中毕业率低于男性。

  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增加。有可比数据的2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相关年龄组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平均为36%。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和瑞士高等教育完成率比10年前提高了一倍。澳大利亚、丹麦、芬兰、冰岛、意大利、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的这一比例达到40%以上。

  更多青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据调查,经合组织各成员国的15岁青年中有57%的人希望将来进入大学,其中韩国更有高达95%的人将上大学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资料显示,随个人成绩水平、性别、社会经济背景和移民状况的不同,对进入大学深造的期望也很不一样。来自低层社会经济背景的青年和较高社会经济背景的青年相比,对上大学的期望往往更低。多数国家来自移民家庭的15岁学生比本地生长的学生更希望完成大学学业。

  此外,报告还显示,现在人们开始受教育的年龄更小,受教育时间更长,也更多考虑出国留学。在非正式、与就业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参与率方面,丹麦、芬兰、瑞典和美国35%以上25岁至64岁的人在过去12个月内曾参加过此类教育培训。受教育程度高的成年人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有可能参加非正式职业继续教育和培训。

  受教育时间越长,获高薪就业机会可能越大

  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经合组织重点关注的问题。报告显示,在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就业率随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长。除意大利和墨西哥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显著高于高中毕业生。各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比高中毕业生高出9%,德国、希腊、匈牙利、墨西哥、波兰、斯洛伐克和土耳其等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比高中毕业生高出12%以上。并且这一差距在过去10年中一直保持稳定。

  在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中,男性和女性就业率的差别更大。在没有中学毕业文凭的群体中,男性受雇机会比女性高23%,而在学历最高的群体中男女就业差别下降到10%。在提供可比数据的25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伙伴国以色列,有研究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与高中学历以下的人相比,收入至少高出50%。各国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2倍以上的人中,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仅有高中学历的人。

  报告认为,经合组织各国经济日益依赖高教育水平劳动者的稳定供应,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加强。

  尽管高学历能够带来好处,但是在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各国的差别很大。指标显示,在许多国家,父亲拥有大学学历的学生更有可能进入大学学习。爱尔兰、西班牙高校入学的机会最平等,而在奥地利、法国、德国、葡萄牙,出身于蓝领工人家庭的学生按其人口比例计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要比同龄人低一半。报告指出,非技术性工作岗位在发达国家日益减少,使得低技能工人可能成为社会负担,并面临更大的不平等。缩小贫富家庭出身学生之间受教育条件的差距不仅仅是平等问题,也是扩大高技术劳动力队伍,全面提高劳动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各国注重为教育投资,并开始考虑效益

  教育的发展与各国的投入是分不开的。据统计,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集体部分有6.2%用于教育机构,从1995年至2004年,经合组织各国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整体开支平均增加了42%。

  目前,经合组织成员国高等院校核心教育服务的生均开支(不包括研发活动和附属服务)为7664美元。希腊、意大利、波兰、土耳其等国高等教育人均开支不到4500美元,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挪威、瑞士和美国则在人均9000美元以上。

  经合组织各国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平均为每个学生投入经费累计81485美元,墨西哥、波兰、斯洛伐克、土耳其等国为每个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阶段的投入不足4万美元,奥地利、丹麦、冰岛、卢森堡、挪威、瑞士和美国的投入高于每人10万美元。

  报告指出,单位开支较低不一定意味着教育效果差。例如韩国、荷兰累计开支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数,但这两个国家在2003年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考核中成绩都名列前茅。各国现在开始考虑提高教育系统效益的问题。各项指标表明,在维持目前开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各国教育教学的效率还有提高的潜力。

  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公共总开支中,平均13.4%用于教育机构,捷克、德国、希腊、日本的这一比例低于10%,墨西哥、新西兰则在20%以上。据统计,各级教育开支平均有87%来自于公共资金。虽然各级教育的公共资金在过去10年间都有所增加,但3/4的国家中私人资金的增加更多。高等教育开支的24%来自于私人。仅有1/4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实行免费高等教育。相反,1/4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和伙伴国公立高等教育对本国学生所收学费超过1500美元。报告同时指出,在高等教育收费的国家中,如果学生能享受必要的辅助措施,并不会降低研究型高等教育的入学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2001年起发布年度教育报告。经合组织秘书长葛利亚认为,教育对于经合组织来说非常重要。他说:“在高度竞争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是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关键。高效和创新的教育政策为个人提供无限的发展机会,反之,失败的教育政策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失业。因此教育在经合组织的议事日程中处于中心位置。为适应世界的飞速发展,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立足,各国政府应该清楚本国的教育体制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培养世界一流学生的需要,应该分享他国的政策经验并且学习其他国家教育体制的先进之处。”

  为了满足各国进行国际比较的需要,经合组织在《2007年教育概览:经合组织教育指标》的基础上,还对一些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给出了单独的总结和建议,也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和响应。

 论坛精选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高空俯瞰 ·热爱阅读小达人
·关于走路时与前人保持 ·乌龟、甲鱼特别不能吃
·热爱阅读小达人 ·恶心逗,恶心逗的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素颜 ·工行回应两售出金条发
·明天要足球联赛了 ·今晚出来吃西北风
·在三体世界叩问文明与 ·蒸汽挂烫机
·热爱阅读小达人 ·在五一期间阅读
·#热爱阅读小达人 《三 ·阅读小达人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