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等到2008,楼市已经开始出现拐点。
从“第二套房首付提高四成”到“土地政策39号令)”,短短不到半月,一系列调控政策已经将楼市震得风声鹤唳。
我认为,理论的研讨拐点是否到来不如给上一块“事实的板砖”。
最近这些天,我已经连续三次接到了不同楼盘售楼小姐给我的亲切至电,她们都用甜蜜温柔地语气告诉我,“我们楼盘要开盘了,请您一定过来看看!先付定金将优先选房。”这样的电话是让人如沐春风的,就像春节晚会上宣读来自全球各地的慰问电,是很振奋人心的。回想在一个月前,当我主动打电话询问楼盘情况时,电话那头忙得有些不耐烦的售楼小姐,用火车站紧急寻人的口吻回答我的问题:(你们楼盘什么时候开盘啊?)可能十月底,(房价多少啊?)8000!,二期还要涨!(多大的户型啊?)自己来看!话音未落,电话都挂断了。与这些天接到的电话相比,真的让人有点受宠若惊。
我还接到过几个购房者的电话,主要咨询的问题都是“不想买房了,定金如何退?”虽然还没有出现大批的退房潮,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的楼盘退房的比例都在增加。这其中据我了解的,以城南、城西距离相对较远的一些投资性购房居多。在城南双流地段非常偏僻的某地准备购买一套别墅的老赵已经下了5万元的定金,新政之后感觉有些吃不准,打电话问我:“还投资得不?如果不买,将损失5万元定金,如果买,将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套牢200多万,怎么办?”
上周五到成都房地产交易中心,在以往几乎随时都有人排队的税务窗口,居然可以不用排队了。整个交易中心内,过户的人数比例比房交会之前下降了很多。在二手房交易市场,多家中介公司的铺面前都是门可罗雀。
虽然二手房按揭贷款仍然可以进行,但某中介公司负责按揭的小张告诉我,现在办按揭的难度和放款的时间长度都增加了许多。
“事实的板砖”说明,没有等到“大约在奥运”,反而等到“大约在冬季”,楼市的拐点已经出现。
虽然拐点已经出现,我倒觉得并不见得就多让人开心。首先房地产市场不会因为拐点的出现而马上面临所谓全面崩溃。不论房地产业是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是巨大的,从政府稳定全局的思路考虑,不会任由“全面崩溃”这样的局面出现。但那些房价上涨得让人不可思议的城市,有可能成为“局部崩溃”的代表。其次,房价也不可能出现骤然的大降。地方政府、开发商、普通购房者以及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都是房价本身价值体现关联的既得利益者。房价如果大降,对谁都没有好处。这样的一个利益共同圈,很难在短期内被打破。房地产业在这一拐点之后,可能走入一段时期的相对平稳。房地产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新梳理对房地产开发的理解,对企业品牌的定位,对营销策略的调整。这其中,楼盘营销将成为未来竞争的主战场。
我给老赵说:“那5万元定金不要了,可以考虑用这200多万中的100万投资地段位置好的区域的中小户型,留100万在手里。”对于投资也好,房地产企业发展也好,我相信不论是否拐点出现后市场变幻,最原点的道理都不会变:投资房产,长线靠地段;发展企业,长线靠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