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重在保养,对于爱车人来说,换季时节首要想到的是给车做些基本保养。在秋冬转换之际,随着气温的日益下降,有车族常容易碰到早晨打不着火、水箱被冻坏、轮胎打滑……诸多烦恼,为此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让车温暖过冬。
发动机要保暖
据统计,冷却系统故障是导致发动机故障的头号杀手,占到故障总数的60%,而冷却媒介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冷却系统能否正常运作。
冬季发动机必须加注专门的冷却液。一般而言,冷却液的冰点值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为宜。南京地区可选择冰点值在-35℃及以下的冷却液。
冷却液使用广泛,但它在注入水箱前需经蒸馏水稀释。然而,这些水分在发动机高温运作下,会在缸壁形成水蒸气层,容易阻碍正常散热,导致发动机过热而故障,所以不少车主开始改用无水冷却液。无水冷却液,克服了水或含水冷却媒介可能导致的蒸发、气蚀、水垢等危害。低至-40℃的凝点足以应付南京冬季发动机的低温启动。.
防冻液重品质
售后专家介绍,目前防冻液市场品牌众多,车主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高纯度、腈纶级乙二醇和高纯净去离子软化水为原料,从源头上确保防冻液的质量;同时需要添加十多种添加剂,独特的硅酸盐稳定配方,用于防止乙二醇氧化生成腐蚀性极强的副产品;在工艺方面也非常考究。
而一些杂牌防冻液,质量难以保证,这些东西一般都有刺鼻的气味,且挥发性较强。劣质防冻液根本不具备抗冻及防止开锅功能,有的防冻液虽然冰点及沸点合格,但却有腐蚀性,能把水箱及管路咬得千疮百孔,影响行车。
电瓶护理有讲究
电瓶在汽车使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它不能正常供电,第一反应就是发动机无法起动,同时冬季汽车的耗电比其他季节要大得多,而电瓶也最怕低温,低温环境下电瓶电容量比常温时的电容量低得多。进入冬季后,对电瓶进行特殊的护理是相当必要的。电瓶的使用寿命约为两年,如果您护理得当也可延长。电瓶的养护其实并不复杂,自己可以动手。
第一步,用湿布把电瓶外部擦洗一遍,把面板、柱头上(即正负两个极头)的灰尘、油污、白色粉末等易造成漏电的污物擦拭干净,并涂上专用油脂,保护桩头,防止腐蚀。
第二步,检查电瓶是否有漏电解液或变形的现象。如果有漏液、变形的现象,最好去维修站解决。免维护蓄电池的寿命在两年左右,到期就要检查电瓶的空载电压和启动电压等性能,必要时及时更换。
第三步,如果汽车在露天或冷库停放数周不用,应拆下蓄电池,存放在较为温暖的房间内,以防电瓶自放电后结冰损坏。当环境温度低于零下10℃时,放完电的蓄电池将结冰,充电前必须对结冰的蓄电池进行解冻处理,否则直接充电可能引起爆炸。
冬季同样会爆胎
大多数人认为爆胎只是夏季才会出现的问题,其实不然,冬天如果对轮胎使用不当一样会有爆胎的危险。一般冬季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车辆行驶在路上遇到外界异物的撞击或被割破,形成爆胎;另一种则是轮胎亏气发生的爆胎,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
轮胎:宽与窄 大家都有宽胎牵引力大于窄胎的印象,所以豪华车多选用操纵性较好的宽胎。但是实际上,和在干燥路面上不一样,在霜降和冰雪天气里,窄胎湿地牵引力要大于宽胎。只有那种积雪很深、有可能陷住车轮的情况下,宽胎的牵引力才会比窄胎好。
胎纹:深与浅 胎纹深的轮胎抓地力更强。因此,新胎和旧胎的附着力和牵引力差别很大。那种磨损很厉害的轮胎,即使是越野胎,也无法在冰雪路面上发挥作用。所以轮胎要根据磨损情况及时更换。轮胎专家说,几乎所有的轮胎在花纹深度为1.6毫米处都有标记,一般会用轮胎的品牌标志指向该标记。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轮胎磨损达到这个凸起的地方就说明需要更换轮胎了。
胎压:高与低 冬季气温低,热胀冷缩的原理,轮胎的胎压也会有变化。因此冬季车主应该适当增加胎压减少轮胎磨损消耗。在路面结冰打滑的情况下,胎压高会影响轮胎的附着力,所以冬季车主可以适当减少胎压。
机油确保流动性
冬季气温较低,经常出现早晨车辆启动困难,启动后易熄火等状况,这主要是由于机油在低温状态下的流动性能变差,无法在启动瞬间迅速到达各摩擦表面,缺乏必要润滑的各金属部件相互干摩擦,大幅增加运动阻力,导致车辆难以启动。
所以冬季车辆润滑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机油流动性,我们向读者介绍三种确保机油流动性的办法:
第一,按照手册规定及时更换机油,机油一旦发黑、变稀、含沙,应立即停止使用。
第二,车内原先使用粘度较高的机油,也应在冬季更换成粘度较低的机油,能有效减少发动机磨损。
第三,车主可通过提升机油品质来改善机油流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