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从信一天的关门歇业到中大恒基预计将在月内关闭近50家门店,二手房中介在快速发展5年之后终显疲态。如果说,信一天因为公司规模较小、抵御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之故而歇业,是二手房中介行业面临洗牌的前兆;那么,中大恒基以“战略性调整”为由闭店近50家,似乎意味着整个市场洗牌的到来。
社区商
业里扎堆经营的中介公司店铺、挂得满满当当的房源信息以及各个西服革履的中介经纪人,这些中介行业的典型特征深入人心。而从去年年底到目前持续蔓延的“倒店”风波,是否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触发尚在发展的二手房中介行业全线崩溃,尚无定论。但毫无疑问,包括信一天、中大恒基以及上海创辉租赁等一系列知名中介的规模闭店,所起到的“带头”作用不容忽视。
信一天店铺无人问津 国美或将其变手机卖场
此前,信一天突然倒闭留下的近50家店铺如何处理,成为了业内最为关心的话题。近日,记者从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处了解到,今年元旦前,我爱我家已经接收了信一天10多家核心门店的店长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但对于相关门店,胡景晖未表示出有意收购的愿望。至于无意收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信一天大部分门店的位置与我爱我家的门店重复,因此没有收购的必要。
同时,胡景晖还向记者透露,由于信一天的负责人曾经担任过国美集团总裁黄光裕的秘书,因此,目前信一天大部分核心门店已经被国美集团收归旗下。据闻,这些被收购的店铺将被国美用来铺设手机连锁业务,而曾经任职于信一天的房产经纪也可能被吸纳到国美旗下,转行改卖手机。
此外,记者在连线采访链家地产、二十一世纪中国不动产北京公司相关负责人时,这两家目前在北京扩张稳定的中介公司都表示对收购信一天“暂无打算”。而有消息称,另外一家在近期大规模闭店的中介公司中大恒基,业界似乎也是“兴趣缺缺”的态度。可见,在整个房地产热议“拐点说”、市场交易日趋冷清的背景下,作为一家中小型中介公司,房源信息、经纪人、门店、经营模式等4方面都没有足够吸引力的信一天,显然很难令这些大型知名中介有所动心。
去年底二手房成交“双降” 北京紧跟深圳下滑形势
记者从各家中介获得的资料均显示,2007年1-11月,北京二手房的交易量为8.12万套,相比前年同期的6.8万套,增长幅度为19.4%。而根据2007年的月度成交走势预测,2007年全年的二手房交易量有望达到9万套,相比2006年的7.6万套,同比增长18.5%。而据北京市中介行业协会公布的网签数据显示,2007年12月份北京存量房源发布和签约成交呈现“双降”的趋势。其中,2007年12月份全市存量房发布总套数为4027套,环比11月份5065套下降了20.5%;网签成交量在经历了连续两个月的上涨之后,在2007年12月份出现了8.2%的下降,仅为3887套。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信一天、中大恒基的调整固然和公司之前的过度快速扩张、疯狂开门店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交易量下降。从这个意义上看,信一天、中大恒基收缩门店之举仅仅是这一轮二手房中介调整的开始,还会波及到其他中介公司。
因此,尽管在链家地产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显示,2007年,北京新房与二手房交易量之比将在1.6∶1左右,表明在目前高房价的“威逼”下,京城选择置业二手房的人群越来越多,但这似乎也并不能掩饰中介行业已显颓势的迹象。而业界也认为,目前在北京中介行业接连发生的闭店事件,有如深圳、上海两地的“翻版”。二手房市场交易冷清,大量中介公司被迫裁员、关闭亏损门店,俨然成为了年初中介行业的典型现象。
新年难现新气象 新旧房首次入下“跌”通道
令中介行业不容乐观的是自去年年底开始的二手房交易量下跌局面,今年年初依然在继续。新年第一周,记者从北京市的几家中介了解到,本市二手房市场对比2007年12月同期,交易量出现明显下滑:北京各行政区县的二手房交易量,降幅在15%到40%之间。中大恒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周内,二手房成交价对比2007年12月,上涨不超过1.5%。
对此,胡景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2007年12月一手房市场的放量开盘以及价格的小幅松动,导致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准二手房客户由此分流;另一方面,不期而至的第六次加息以及2007年12月11日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第二套房贷以家庭为单位的补充通知等也再一次让摇摆不定的观望者驻足。
此外,第二套房贷政策所产生的观望情绪在新售商品房市场的迟迟不散,再加上“拐点说”,让今年年初大部分新商品房楼盘都打出打折广告,部分项目甚至达到了一次性付款打9.4折,更多的项目则以赠送物业费、赠送家电等方式变相打折。而这些现象在凸显今年新建商品房销售趋难的同时,也间接给二手房交易带来了“低气压”。
行业优胜劣汰更明显 中介公司品牌竞争白热化
京城经纪公司集中关店的现象在当前整个房地产市场“拐点说”盛行、市场走向不明朗的背景下,显然更增添了业界对二手中介行业未来发展的揣测。事实上,从2003年到2007年,短短4年间,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增长达到了179%,可以说相当迅猛。伴随着二手房交易量的增长,是市场的规范和品牌经纪公司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近两年二手房规范政策陆续出台,不吃差价、交易资金监管、存量房网上签约让以往现金收房、挪用客户交易资金等中介不规范行为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甚至无法施展,而这成为近阶段中小型中介公司失去生存优势、单店运营能力下降以至于最后关闭的“导火索”之一。
链家地产副总经理金育松在采访中表示,在越来越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坚持透明交易、执行资金监管会让中介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而未来在个别区域规模扩张和店面优化调整将会是包括链家地产在内的大型中介公司普遍采取的发展模式。
而业界也认为,目前淘汰单店操作不强的业务门店也是推动整体行业服务水平提升的表现。有数字统计,2005年北京规模排名前十家的经纪公司在二手房市场占有率一共不超过15%,而到了2007年,规模前三名的经纪公司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由此可见,经纪行业日益向品牌化方向靠拢,优胜劣汰愈加明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