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规模被看作是目前众多中介机构度过眼下寒冬的最好方式。但是种种迹象也表明,现在的低谷也许正是外部资金最好的进入机会.
“那天,看见信一天中介关门调整的通知真是让我吓了一跳。”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三天,但是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女士面对《财经时报》说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情绪激动。
1月8日,由于委托北京信一天房地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信一天”)所售房屋的相关手续尚未办理完毕,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女士再次来到信一天位于和平里的门店。不过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大吃一惊,这家门店已经关门歇业。
几经周折,张女士终于了解到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就是“信一天倒闭了”。
原来,早在1月7日,北京房产交易网就发出通知称,信一天已经提出停止二手房交易结算资金划转业务,退出资金监管。根据通知的要求,在北京房产交易网30天的公示期内,凡与信一天在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划转业务上尚有未完事宜的,存量房出卖人及买受人应尽快与该公司协商解决并告知中介协会。
该网站同时显示,与信一天同一天退出的还有金色阳光和帝园两家房产中介公司。
事实上,不仅是上述几家中介陷入困局,包括中大恒基这样的大公司也开始了内部大规模的店面调整。
《财经时报》获悉,从2007年12月中旬开始,居于北京房产中介前三位的中大恒基,也在陆续关闭一些门店,近期关闭门店的总量大约有50家。
中大恒基一位高层甚至向《财经时报》透露,根据公司计划,2008年他们将继续关闭一些门店,并且短期内没有新店开发计划。
转折点 2007年4月国家发布的两条新规可以看作是整个房产中介发展的分水岭。
2007年4月16日,北京市二手房买卖正式实行“资金监管”,即房款必须通过专用账户进行交割,中介公司作为中间机构,只能赚取购房双方认可的佣金。
按照北京市建委对于存量房的资金监管要求,消费者如果是贷款购房,只有办理完转移登记手续,即取得新的房产证后,银行才会凭办结单将贷款资金划入卖方的账户内。
而在监管措施出台之前,大部分中介公司都是以吃差价作为主要的利润模式,甚至部分中介公司占用客户资金挪作他用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不吃差价”、“资金监管”、“网上签约”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在保障了二手房交易中所涉及的几百亿资金的安全的同时,极大地规范了房地产中介行业,大大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此前,原“信一天”市场部负责人董学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规范之后,经纪公司在整个房产交易过程中根本接触不到现金。他们只能在交易结束后赚到3%的佣金。
实际上,今年1月初退出资金监管的前述三家公司并非个案,自去年9月以来,至少有7家中介公司或相关的担保公司,从已经实施的资金监管系统中撤离出来。
“中介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管的影响不会那么快显现出来。”我爱我家副总经理胡景晖对《财经时报》分析说。
现在看见倒下的中小中介机构,实际上这个监管措施的出台几乎对所有的中介都产生了冲击。据了解,现在几乎所有的中介公司资金压力很大,没有新店开张计划。而一直以来,快速扩张被看作是连锁经营成功的不二法门。
混乱的中介 “在很多人眼中,房产中介就是不规范的代名词,事实也确实如此。”某业内人士说。
根据北京市建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房地产中介机构共有2675家。由于业务规模不同,这些中介机构主要由三个梯队构成。第一梯队为我爱我家、链家地产、中大恒基等大型中介公司;外资品牌和一些南方强势中介公司的北上构成了第二梯队,包括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以及美联、满堂红、裕兴、世联等。
第三梯队则是与信一天规模类似的公司,如金诚信、中天置业、中汇信元、中地恒远、天河伟业等,他们最多的有50家门店,少的只有30家左右。成立于2002年的信一天,此前在北京地区拥有50多家门店,从2007年12月初开始,信一天在西三旗、清河、奥体东门、通州、双井、崇文门、广安门的7家店铺陆续关门。此后花家地店、通广大厦店、樱花西街门店也在近期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