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一步步向我们走近。作为东道主,首都居民到底能够为奥运会做些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向国内外来宾展示本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如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展现快速发展的中国喜迎奥运的精神风貌?日前,北京市朝阳区以“如何营造良好的奥运文化环境”为题展开研讨,来自北京奥组委的官员、人文奥运研究专家以及社区工作者、文化干部一起探讨如何把迎奥运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什么形式和内容的文化活动,既为国内外的来宾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又使社区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的文化素养。
与会人士认为,在筹备奥运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创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文化活动,孕育形成一批有北京城市文化特点、吸引普通群众参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市民文化品牌,让运动员、观众、市民都能从中体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的参与和感受恰恰体现了人文奥运的基本内涵。
以社区文艺团队为主体
奥运文化环境是“人文奥运”理念在空间上的一种展示和表征。奥运文化环境不仅是开闭幕式演出和专业的舞台表演,还应包括社区群众亲身参与的文化活动。
据朝阳区文化委主任李龙吟介绍,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雅典上演了1000多场由社区组织的免费露天文艺演出,既展示了雅典古老的历史文化,又满足了雅典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国游人的需求。2002年世界杯期间,在韩国到处可以看到由社区组织起来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韩国歌舞街头表演,他们在表演韩国歌舞的同时,还穿插不同国家的舞蹈,演唱不同国家的歌曲,这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2008年奥运会上夺冠的选手走出赛场看到的是带有本国风情的歌舞表演,那他们会很惊喜的。”李龙吟说。据悉,朝阳区已经在为这一“意外的礼物”准备了。届时,朝阳区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社区一家亲”将会把服务的对象从辖区百姓变成2008年奥运会冠军。据透露,这一想法已经与奥组委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获得支持,相关部门将出面与各国驻华参赞联系,着手对朝阳区的演出团体和居民进行培训。在《朝阳区关于营造奥运文化环境的实施意见》中,朝阳区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培养包括百支群众舞蹈队伍、百支群众合唱队伍、百支健身操表演队伍等一批优秀的群众文艺队伍,为奥运会储备丰富的演出资源。
以文化广场为载体
而通过考察历届奥运会举办经验,结合实际,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文化广场成为展现人文奥运的载体。“2007年我们开始打造奥运文化环境年,朝阳区要建10个奥运文化广场,供市民休闲娱乐,享受奥运文化。”李龙吟说。
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奥运文化广场就成了奥林匹克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公布的《朝阳区关于营造奥运文化环境的实施意见》,朝阳区将在朝阳公园、大屯街道、望京街道等处建立10个奥运文化广场,每个不能少于1500平方米,能容纳1000人同时观看表演。可用于举办群众文艺演出、奥运主题展览,并设立奥运特许产品临时专卖亭、奥运纪念品交换区,提供餐饮服务等。广场要有一块14米×12米的舞台,设置可同步转播奥运比赛的大屏幕,让市民既能享受到文化活动,也可近距离接触奥运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