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在公共汽车站点等车。她想去某个她想去的地方。
一辆公汽过来了。“这车怎么这么多人,太挤了,坐下一个吧。”
又一个公汽过来了。“这车有点破,晃晃荡荡的,不太安全,不坐这个。”
又一个公汽过来了。“这个车子发动机的声音快赶上飞机引擎了,不坐,再等等吧。”
又一个公汽过来了。“咦,这车不错,而且没有人。”刚要上车,司机说,“小姐,对不起,我老婆等我呢,我要赶着回家。”
于是,就这样,虽然有很多车可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她都没有相中。偶尔遇上喜欢的,还是一些赶着回家见老婆的司机开的车。
哎,好车都上哪里去了?
站着也是等,走着也可以等嘛。走走吧,边走边等。于是,她沿着她的路线开始走,边走边回头,看看有没有她想坐的车。
——哦,对了,忘了交代这个城市的一个重要乘车规则,公汽对于30岁以上的乘客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时间过得不快不慢的,但是,它一定不是不走的。她离30慢慢的不像想象的那么远了。
“小姐,上车吧!坐这个,这车条件不错。”她一看,原来是一辆的士停在身边。
这么好的姑娘还自己一个人走,多可惜,于是她成了大家同情的对象。的士里面除了司机,坐着的往往还有父母的期望。父母恨不得把她塞到车里去。但是大家都知道,除非她愿意,否则一点用都没有。
时间还是不快不慢地走着。她还是边走边等。
于是,有的“她”决定不坐了,自己走回去;有的“她”还在等着她的车,心里问着,也不知道问的是谁——“我等的车怎么还没有来?”
上面的故事的主角是都市大龄单身女子。“她”就是都市大龄单身女子;公汽就是她的爱情加婚姻。回家见老婆的司机开的那些车就是那些适合她、但因种种原因她却不能嫁的人。遇上的的士暗喻被拉去相亲。
都市大龄单身女子不上“公”车已是现代城市的一大景观:一些人拒绝谈论爱情,因为爱情在她们最美好的年代曾经伤害了她们,而且她们发现没有爱情也一样生活;一些人在爱情里面进进出出,就是不想把自己固定下来,就是不想把爱情稳定成婚姻;更多的人在爱情的边缘徘徊,她在等那个自己要等的公汽(即期待的爱情婚姻)停在身边。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一种局面?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四级理论,即A男找B女,B男找C女,C男找D女。于是,A女即都市中那些有学历有能力高素质的女同志就成了钻石七仙女——看着好却消受不起。当然,这是社会学的解释,想听听心理学的解释吗?请跟我来!
其实不是我的错
只有两类女人是不接受爱情的。第一类,曾经被爱情深深地伤害过,她们在恨那个伤害她的男人的同时一并把爱情也给恨了(其实爱情没错);第二类,父母或者亲人的婚姻在她们的童年期留下了深刻的不良印象,她们对于与婚姻串联着的爱情潜在地抱有恐惧和焦虑,对于在她们看来外在浮华内在痛苦的爱情,她们是宁可单身也不接受的(其实爱情不错)。除了这两类人,其他的女人都是愿意接受爱情,并且期盼着爱情的。可是,为什么现在却是这样的一种局面——大龄单身女子越来越多?
我们先来看看大龄单身女子的出身。
第一种是,家庭环境不错,衣食富足,父母对她的希望是:接受很好的教育,获得一份优越的工作,进入主流社会,过着主流生活。于是,这类人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并获得了一份主流社会认可的白领工作。可是,当她们获得这些东西的时候她们却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接下去该要什么,该追求什么了。对于爱情这个女人最应该追求的东西也变得模糊了,在不经意间就成了所谓的“大龄单身女子”。
第二种是到城市打天下的人。她们一般都是从中小城市或者农村来,原来的生活环境对她们来说没有吸引力,于是他们在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以后,或者出国回来后开始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可以说,她们是带着自己的脑袋和双手来到某个她们向往的城市的。在她们奋斗的头几年里,因为工作忙,再加上本来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就已经岁数不小了,于是很快就成了“大龄单身女子”。
可是,这没错啊!我们对爱情迷茫了没有关系啊,等我们想明白了就好了;我们毕业就已经很大了,在这么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了混口好饭吃先忙工作也没有错啊!等条件成熟了我们自然会考虑的啊!我们只是一群年纪快到30还没有结婚的女人而已嘛,可为什么偏偏要叫我们“大龄单身女子”呢?!
都是观念惹的祸
年纪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围人的眼睛和观念!
当她们一旦进入了所谓的大龄单身女子行列,周围的环境就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父母。她们的父母现在基本上都在50岁左右,父母们的观念是“女大当嫁”,孩子大了还不结婚让他们很着急。有的父母甚至动用所有的人际关系为她们介绍对象。在快到30还没有结婚的女人看来,父母是传统的,而自己是现代的。有时候从父母的角度想想,也想赶紧找个人结婚得了,但是又觉得这样对不起自己内心的现代的灵魂:我是现代人,受过现代教育的,拥有现代思想的,我有权利追求我想要追求的东西!干嘛我要为了一个所谓的婚姻而委屈自己呢?活在了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她们过得十分辛苦。
其次,是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主要是已经结婚的同事和朋友。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看问题:你看我都结婚了,而且结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像我们一样,找个人结婚吧!这意思就像大家都穿鞋子一样,看到不穿鞋子的人就会上去问个为什么,然后告诉她,你应该穿个鞋子啊,然后列举了很多不穿鞋子的坏处和穿鞋子的好处。可是,人家只是今天没有买到合适的鞋子而已啊,你罗里罗嗦的说那么一大堆干什么?本大小姐自己不知道穿鞋好啊!可是,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也没有错啊,他们是“好心好意”的。于是有意无意的,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开始劝说她们,开始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开始为了不伤害她们而当她们出现的时候突然停止某些话题……
于是,从这里开始,问题才真正地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