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移民”小区成长的见证
地头蛇:赵亮
盘踞时间:25年
出没地点:以望和桥为核心,方圆50里
心情故事
望京,20年来北京发展最快的地方。遥想当年,初登阳台,住惯杂院的我们,欣喜若狂。凭窗远望,日暮西山,余晖隐隐。花家地市场,新奇的打口磁带,物美价廉的小吃摊,好像附近还有几个大坑,杂草蓬勃,昆虫繁盛,再有就是热火朝天的工地,暴土扬尘,机器轰鸣。
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忽然间就被高层建筑环抱其中,望京新城、金隅大厦、鹿港、大西洋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4000元/平米的房子翻倍地涨价,一批批的韩国留学生蜂拥而至……路,有名字了。公交,也变得丰富多样,四通八达。当年的大泥坑,已经修建成了“陈经纶中学分校”和“中央美术学院”。从街灯寂寂的荒凉乡镇,到灯火通明的繁华社区,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介绍自己是——“望京人”。
望京,一个没有原著民的地方,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生活——走到一起。我们都是最普通的人,因此更感激生活更珍惜快乐,更接纳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共同生活的每一个人。望京的朋友们,很随和很友善,喜欢把自己的故事与朋友们分享,喜欢帮助身边的人,喜欢约三五好友对月小酌,微醺着在小区论坛上激扬文字。早晨,我们趁着暮色起床,在早高峰来临前搭上“进城”的公交车;傍晚,我们拖着疲惫的脚步,迈进灯火阑珊的小区,投入家的怀抱……日复一日,邻家孩子已经长大,楼下的小狗已经儿女成群;韩国朋友见面已经能和我用中文寒暄。冬去春来,我们见证着望京的成长,也把自己的青春深深地刻在望京的年轮上
随着高楼拔地而起,花家地自由市场已无迹可寻。阜通东西大街作为望京发展最基本的架构,集中展现了这20年来的变化:黄土坡变成了柏油马路;荒草地上盖起了望京新城、金隅丽港;原来一枝独秀的望京购物中心,也渐渐湮没在华润、嘉茂、华联这样的商业建筑中。再有就是渐成气候的韩国文化圈,在这个包容、平和的社区,一切都是平等的,一切都能被大家安静地接受。
当大家热衷于怀旧,思念一路走过的伙伴,回忆儿时捉迷藏的树丛,望京人,竟然常常找不到自己的足迹。也许城市的变迁注定需要我们经历孤寂和漂泊。作为新社区的“垦荒人”,祝福望京长大的孩子们,有更亲切的归属感和更完整的童年回忆。
秘传小店推荐
望京人家
放在首位,还是因为它的名字,好像是自己家的饭馆一样。印象中,这里已经经营了七八年的样子,算是老字号吧。近来不常去了,装修之后菜式和口味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不过还是秉承一贯的家常风格,很代表了望京居民的风格:实惠。
地址:望京西园三区
红京鱼
吃的比较多,川菜口味,水煮鱼和馋嘴蛙在小区里还是很有口碑的。在北京还有别的分店,不过感觉没有这家亲切。冬天约上三五好友,围桌共享火辣辣的水煮鱼,热闹啊。
地址:望京西园4区
岳麓山屋湘菜馆
开业有二三年了,环境不错,还可取两本书,边看边等菜,招牌菜是鱼头。
地址:望京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