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于立霄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走入社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购房已成为他们生活中无可回避的议题。有分析家认为,高房价和低收入的强烈反差,并没有让北京的房市变得冷清,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北京购房的中坚力量。
年轻白领为自己安排了“人生四部曲”:买房、结婚、买车、生子,而买房成为京城年轻人的首选。高昂的房价,也迫使不少年轻人将“买不起房”成为不结婚的理由。
据零点公司新近对京沪穗等大城市上千名未婚人士入户访问时发现,五成以上受访者选择先买房,再结婚;有接近三成人认为可以先租房再结婚,待收入改善后再买房;仅有二成的人选择先与父母同住,结婚后再慢慢买房。业内专家认为,年轻白领做出这样的选择,表明他们更注重个人生活品质的改善。
在北京售楼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前面的一对小两口,后面跟着双方的四个父母。这种只有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才成为可能的特有结构,意味着三个家庭、六个劳动力在共同购买或供养一套结婚用房。
“贷款买房或租房居住一定会影响婚后的幸福生活。” 在媒体工作、正准备结婚的高小姐说:“房贷压力很快就使我们从拥有房子的喜悦演变成累赘,而这种累赘感或许要持续十几年之久,生活质量肯定随之下降。”
“月光族”几乎成为八0后的“形象代名词”,奢华的消费让他们真的在购房时无后顾之忧吗?生活在优越家庭的洪先生说:“结婚用房父母在三年前已经为我买好了,今后不用体验人生的五味杂陈,房款我们有心还给父母,但父母早就声明,愿意倾尽一生的积蓄相助。”
一项对“双独”家庭的最新调查显示,在购置结婚新房时,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小两口儿约有七成靠父母全部或部分资助,仅有五分之一的小家庭完全靠个人奋斗按揭、供房。
最有意思的是,在校大学生也加入了购房大军,高校附近的二手房卖得十分火爆。据中大恒基统计,高校集中的知春里、五道口、蓟门桥、苏州桥等地区,在校大学生购房人数占到总交易人数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在校大学生买房的付款方式竟然以全款为主,占到买房者的七成以上。学生们买房的资金大多来自家庭援助,父母成为他们购房的坚强后盾。而在户型的选择上多是六七十平方米的小户型,总价在五十万至七十万元之间。
“父母主要是想让我在北京搭个窝,为我留在北京创造一个机会。”来自安徽的大学生小马说,她的父母去年年底在双榆树附近买了一套五十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做父母的急于为尚未毕业的子女购房实有苦衷,北京高涨的房价造成了家长们“恐慌性需求”。小马的父母称,做父母的哪怕先借钱给孩子购房也是上算的,买房至少还可以保值嘛。
北京房价是否出现了拐点,外界至今争论不休。但独生子女家庭购房的动力一直没有减弱,年轻人的买房冲劲也使略显暗淡的京城房市有了些许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