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龙(中)在湖南郴州指挥抢险。 本报通讯员 李燕楠 摄
这两天,来京的外地代表委员们热议抗击暴风雪的同时,对支援灾区的北京抢险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近日,记者采访了放弃在家过春节,赶赴灾区抢险的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赵龙。
春节期间,北京电力共派出4支抢险队伍奔赴灾区。作为北京电力第一支赴南方抗冰抢险突击队的领队,赵龙和他的14名同事带着两辆大功率发电车,于大年二十九的晚上奔赴湖南郴州。灾区的艰苦超出了抢险队员的想象。在照顾同事的同时,赵龙还要忍受心中的悲痛———大年初一一早,他的岳父去世。
赵龙说,身心都很疲惫,但看到来电后灾区群众难以抑制的笑脸,他和同事们都觉得很值。
除夕前夜受命出发
正月十六,北京艳阳高照。53岁的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赵龙坐在办公室里,阳光从窗户透进来,感觉有点热。赵龙说,相比于在湖南的六天七夜,这里算是天堂了。
年前的北京室外晴朗、室内温暖,南方雪灾带来的寒冷黑暗,似乎仅仅是媒体的报道。作为电力内部人员,赵龙对于形势的紧迫更有感触,国家电网系统频繁的调令显示,河南、山东,甘肃、山西等省的电力部门已派出若干批队伍,前往南方灾区抢险。
2月2日,反复请战的北京电力公司终于召开了抗冰抢险动员会,表示有可能派遣抢险突击队前往南方灾区,要求作为应急抢修总预备队的电力工程公司等相关单位做好临战准备。多年抢险让员工经验丰富,第二天就打包把必需品放在了公司,还买了大箱的方便面和矿泉水,将作为保障车的一辆依维柯的后备厢给塞满了。
此后三天,一直没有消息。2月5日是大年廿九,下午5点,下属单位给赵龙打电话,请示是否让员工回家吃饭。赵龙说,当时他也心存侥幸,觉得这个晚上若再没调令,这个年就能过了,于是让大家先回家吃饭。
晚上8点半,国家电网下达调令,要求北京电网组织发电车队前往湖南灾区,保障供电。赵龙当时正在家吃饭,他年近八旬的岳父正在住院,当天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傍晚刚抢救过来。他还和爱人商量,说如果不走的话,第二天带上爱人孩子,一块儿去病房陪老人吃顿年夜饭。
接到命令,赵龙很愧疚地和爱人做了说明,对岳父的救治做了安排,并嘱咐孩子,若有情况及时给他电话,随即匆匆出门。
由于都在待命,包括赵龙在内的15名抢险队员很快从北京各地的家中赶到南五环外的卢城基地。北京电力为2008年奥运会新添的两部800kW的大功率低噪音发电车停在此处。这两辆全国一流的发电车将被带往湖南,随队的还有一辆电力指挥车和两辆保障车。
大年廿九晚上10点半,抢险车队出发,奔赴近2000公里外的湖南郴州灾区。
路途上的年夜饭
大功率发电车体型巨大,相当于大型的集装箱货车,必须保持匀速。命令原本希望发电车组能在大年三十赶到湖南郴州灾区,但考虑到必须保障发电车安全,赵龙只承诺尽快赶到。
经过一夜的行驶,车队沿着京珠高速到达河南段。为节省时间,赵龙和另一名领队天亮后先到前面找好一处仍在开放的服务区,准备好早点,车队到了就吃,吃完就走。午饭也是如此。
为了让同事吃上面条,赵龙说服漯河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到周边农家买来手擀面,并到厨房教对方如何做卤料。
当晚7点半,车队到达湖北汉阳。赵龙算了算,即使继续连夜赶路,也没法在大年三十赶到郴州,联系湖南方面也无法确定前方道路的结冰情况。车队临时决定休整一晚。因为怕耽误时间,车队不敢进武汉
市区。赵龙好不容易在下高速不远的地方找到一家已歇业的度假村。
按照北方的习俗,大年三十要吃饺子。赵龙说,为此,他找到度假村的经理,向她说明了车队的情况。“经理40多岁,正好是东北来的,听完后,说‘你们抢险辛苦了,赶紧回去休息,剩下的让我们来’。”经理带着员工忙活几小时,终于端上了味道正宗的北方饺子。
年夜饭后,众人各自找个角落给家人打电话。赵龙得知岳父的病情比较稳定,老人还特意叮嘱他在外要小心。赵龙这才放心,又特意去买了点烟花,让大伙临睡前放了,算是过年。
途中闻岳父去世噩耗
大年初一早上6点半,天还没亮,赵龙就带着车队继续向郴州进发。原计划中午就能到达,谁知刚上路就遇上南方山区特有的大雾。一团雾绵延几公里,能见度只有几十米。沿途,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都停在路边,只有赵龙带领的车队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缓慢前行。赵龙说,宁愿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也不能停,一停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郴州了。
这样的大雾,车队一路上遇到了6次。由于没有带对讲机,赵龙乘坐的切诺基由后车变成前车,一边探路,一边给后车打电话,确定车距车速。
早上7点15分,正在雾中摸索的赵龙突然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中哽咽地说:“姥爷走了。”
赵龙怔了好久,岳父是他家中最后一位老人。想起之前和老爷子的交往,他眼里满是泪水。他让儿子转告家人:“我不能为老人送行了,老人若在天有灵,相信会理解我的。”
当天,北京电力公司的领导得知情况后,赶到赵龙家中,向他的爱人提出,再派一名领导把赵龙换回来,但被拒绝。赵龙的爱人说,大过节的,反正都去了,就让赵龙好好干吧。
因为妻子的理解,以及未见到岳父最后一面,赵龙又是感动,又是愧疚。“反正全累着她一人了。”十几天后,说起此事,赵龙仍旧是眼圈发红,“工作在外有什么办法?只好清明好好烧烧纸,看看老爷子。”
直奔灾区连夜发电
越接近郴州,路面的结冰情况就越厉害,车队只能在勉强铲开冰雪的一条车道上前行。赵龙看到,两边山头的高压线塔已被雪压塌,像麻花一样卷曲着,树木犹如被剃了头一样,压倒一片。
大年初一下午5点,行驶40个小时之后,车队终于到达郴州。下了高速,赵龙让两辆发电车在路边等待,自己开车直奔郴州市区,找到了抗冰抢险指挥部报到:“北京电力到了。”
郴州市西郊几个县区受灾最为严重。两辆发电车直接被派到了西郊的桂阳、嘉禾二县,要求当晚就必须供电。
赵龙跟着其中一辆发电车,于当晚7点到达桂阳。赵龙和同事们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仍被眼前的景象震惊:整座城市因为断电17天,已经陷入了沉寂,商铺关门,路灯熄灭,入眼一片漆黑,唯一的光亮来自路边行人手中的电筒。
谢绝了当地政府的接待,工作人员来到桂阳城南的一片社区,花了一个小时,将发电车接上社区的变电站。令赵龙他们奇怪的是,供电后,并没有预想中的突然大放光明和震耳欲聋的欢呼。赵龙和当地领导敲开一户居民家的门,才知道居民们因为长时间停电,电器早都关了,根本不知道来电了。直到供电的消息传开,光明和欢呼才蔓延开来。
每天换不同地点供电
头几次供电,发电车上显示负荷的指针只摆动了一小段,只有100多千瓦,不足发电车功率的八分之一。抢险队员们担心发电车是不是坏了。停下重新发动后,依然如此。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按照桂阳政府的规定,供电只能用于照明、洗澡,不能开空调。赵龙随后提出,反正用电量小、负荷低,发电车功率大,干脆把几个社区的线接到一起发电,充分发挥发电车的效率。此后几天,在社区路口调试时,总有大批的群众围住发电车,好奇地看这看那。一通电,大家欢呼着散了,各自回家洗澡看电视了。
由于柴油供应紧张,发电车每天只能从傍晚开始供电三个小时,每天换不同的社区。每天下午1点,发电车开始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定位。发电的时刻,赵龙他们总是最紧张的,整个下午都必须计算负荷,担心负荷大了把发电车弄坏了。
柴油的供应太过抢手。第一天,一辆货车带着3个油桶给发电车供油。赵龙本以为3桶油都是给他的,谁知最后只能给一桶,其余的还必须给其他的发电车。“这顶多只够发两个小时啊!”赵龙找到负责此事的副县长,每天由副县长和警方带着发电车去加油站加油,才能确保供应。
生活艰苦老乡热情
几名抢险队员被安排住在县政府宾馆,晚上会供电2小时,破例可以使用空调。但供电期间工人们多在外发电,等12点左右回到宾馆,又是漆黑一片。第一天工人们不知情况,半夜被冷风冻醒。此后,他们每晚就在气温只有零度左右的房间内和衣而睡。
头两天,街上也没有饭馆营业。桂阳普通人家搬出了多年不用的蜂窝煤炉,靠两三块煤的丁点热度把饭菜热熟。因为工作时无法离开发电车,又找不到供餐单位,工人们只能连吃了几天方便面。住在郴州随时和指挥部联系的赵龙对此很担心,特意去了一趟当地的超市。这里的蔬菜少得可怜,仅有的4个西红柿是青的,还带着虫眼。
直到大年初三,供电情况稍微缓解,街头才有个别餐馆开张。两名穿着制服的工人找到附近一家餐馆,吃上了热饭菜。其间,不少市民上前表达感谢。等到结账时,老板却说,已经有一个小姑娘把两人的账给结了。说完这话,老板却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说他不该收钱,并邀请工人们今后就在这里吃饭,想吃什么就开口,免费供应。
发电车在社区路口调试时,很多居民拿着橘子、糖果等,一个劲地往驾驶室里塞。有一次,一名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敲车门窗户,工人一打开,年轻人扔进一条烟,喊声“谢谢”就走了。
每一次发电,就能收到满满一驾驶室的食物,让工人们非常感动。
大年初六,供电形势好转,赵龙按计划调换回北京。在家休息一天后,赵龙赶回单位上班,写下了《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发表在单位内刊上,记录并赞扬14名同事在灾区的表现。
2月24日,坚持每天发电的两辆发电车完成任务,离开湖南郴州灾区,返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