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中学生”考题也推崇“素质教育”(图)
2008-03-27 09:18 来源: 望京网


  光绪十六年院方判定超等第一名的试卷 栗荣 摄

 

  上海敬业中学发掘整理出一批百年试卷

  正在筹办260周年校庆的敬业中学,最近得到了一份特殊捐赠,这是85岁高龄的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缪廷杰送来的光绪年间敬业书院的一份县课试卷。据校方鉴定,这可能是目前本市保存在中学校园里的最古老的考卷了。

  试卷清晰完好

  缪廷杰出身于医学世家,对文史也颇有研究,80岁后潜心研究诗文。2001年他偶然得到一份清朝末年的试卷,卷面封条上写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敬业书院”“举人李鸿膏”等字样,试卷内容系科举时代的典范八股文体,字迹娟秀,文笔有序。卷面上评卷者的评语和院方判定的“特等第九名”等字样都清晰完好。为此,他先后请教了清史专家戴逸、科举制研究专家王道成等权威。有一次,缪廷杰从中学同学——曾经担任过敬业中学党支部书记的周振雄老师口中得知,敬业书院就是目前上海历史最长的中学——敬业中学的前身。

  命题为“县统考”

  在收到缪廷杰先生的捐赠后,校方立即联想到此前已经觅得的几份清代试卷。经对照查证,缪廷杰所捐试卷上的试题,完全相符于市八中学退休教师姚今高所捐赠的其先人——敬业书院教师姚子楠记载的历年试题,而且也与中科院院士叶铭汉提供的其祖父叶景沄的试卷形式完全一致。县课试卷也称官课考试,一般由县令出题,类似于现在的“县级统考题”。

  敬业中学原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钱君端介绍,李鸿膏在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中举,后继续就读于敬业学堂。1902年,敬业由书院改制为学堂,李鸿膏与叶景沄等同为校董,是一个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只可惜在33岁时早逝,没能像叶景沄、叶企孙父子那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注重“素质教育”

  “从书院到学校,从文理课与土木工程等实科并存的综合学校到普通中学,敬业的历史便是上海近现代教育制度发展变革的缩影。”敬业中学校长郑大中说出了学校保存这批珍贵试卷史料的意义所在。记者在被定为国家科技事业一级档案单位的敬业中学档案室里翻阅了多份清代学生试卷,许多题目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仍具有极强的素质教育作用,完全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中国创设铁路利弊论”“问中国行印花税有无流弊”“开源节流策”等等。(王蔚)

 论坛精选
·韭菜馅饼 ·简单的生活才能幸福。
·神兽快开学吧,快挺不 ·流程简单的广东翻译公
·影响我市的降雨云团已 ·三十五年前的北二环雍
·今年北京7月和8月的降 ·#重庆小面#味道真好#微
·风水 ·大雨过后修复网……
·#邻友夜生活 #随手拍摄 ·网友热议:9月3日,放
·娃今天的硬笔行楷和隶 ·假期书法就练到此处咯
·开学前 ·胡锡进的退休金
·北京本周连续四天暴雨 ·清新一刻
·#北京大雨 2025年8月2 ·张家湾古城遗址人少 景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