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将逐渐被终止,顺义一中率先在全市要求每节课教师纯授课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剩余时间为师生互动。对此,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教委将在全市推广高中新课改中出现的有益尝试,以供其它学校借鉴。
昨天,高中新课改新经验现场推进会在顺义一中进行。顺义一中安排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等13个学科的14节观摩课,供来自全市的高中学校教师以及市教研员研讨。在语文课上,记者看到教师的纯授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剩余的时间则为师生互动学习交流,共同品味“京味小说”。据了解,这种授课模式近期将在顺义所有中学推广。
“这是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全面推广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20+25教学模式。”顺义一中党委副书记茹玉兰说,“要求每节课教师的纯授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的显性活动时间不少于25分钟。课堂结构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课堂测验、预习自学、交流提升、达标检测。”
茹玉兰认为,限制教师每节课纯授课时间的课堂,是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更精炼,学生的精力更集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茹玉兰介绍,这种教学模式去年在个别薄弱班进行了试验,试验班学生的高中会考及格率大大提高;同时根据多次课堂追踪听课观察,试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也比原来显得更自信、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表达。
对于顺义一中在新课改教学中探索出的这种新模式,现场观摩了上课效果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高中新课改教学模式探索试验中,市教委不会简单地只推广某一种模式,也不会要求其他学校照搬这种模式,而是对高中新课改中出现的各种新模式都进行推广,从而启发更多的学校、教师探索摸索出适合各自学校、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